就诊时间5分钟,医生太冷漠?
患者:李女士,54岁,山东
去大医院,挂专家号,是很多患者的愿望。但到大医院看病,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实际见到专家的时间短,有时候5分钟就给“打发”了,让人感觉特别丧气。
其实,患者也都知道专家是大忙人,将心比心,不指望你围着我嘘寒问暖,但至少要让我觉得大老远跑来,值。那么远找你是为了啥?为了图个放心。我有亲戚专门从济南跑到北京看胃(病),事先托关系挂上了专家号,火车票、住宿费前后折腾了1000多块钱,好不容易见到专家,屁股还没做热——10分钟不到,就写方子了,好多问题没问完呢,下一个(患者)就进来了,让人觉得医生很敷衍,不够尊重我们。
所以,不少患者,结束了还赖在医生身边不走,能多问一个(问题)就多问一个。患者的心理很简单,都有点“依赖”医生,希望多受一些照顾。这“照顾”指的不是开后门,哪怕医生的态度能耐心一点,多解答我们几个问题,让我不带着一肚子问题回家,感觉估计就会不一样。
医生: 第二炮兵总医院 呼吸科
对患者的这个想法,我特别能理解。大老远来见一次专家不容易,谁不希望专家能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看得仔细点儿呢?
但医生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现在,一些简单的病,患者或家属也希望能到大城市、大医院来看。因此,我们的工作量特别大,大医院的专家更是如此,一个科室每天出门诊的就几个医生。
一般患者可能不理解“一上午看五六十、六七十个病人”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上午门诊从8点到12点,一个医生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许也只有5分钟。我们已经把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压缩掉了,为什么换来的是一片骂声?
每个人都希望医生“分”给自己的时间长一些,但多数情况下,医生只能紧着急的、重的来,对一些病情比较简单的,可能只交代最关键的信息。有的患者可能有疑惑没有得到充分解答,但是有些简单的病,医生能够说的就是这么几句。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一些“赖着不走”的患者的心情,在诊断下一个患者的间隙,也会断断续续地再交代他几句,但这会不会影响下一个患者的问诊质量?这对医生来说,这又是个两难境地。
呕吐也要查心脏,医院在“坑”钱?
患者:匡先生,63岁,北京
我有心脏病,这些年没少往医院跑,但有一次我肚子不舒服、恶心想吐,医生也让我查心脏。我就觉得特别不能理解,担心碰上了“过度检查”。
患者其实挺怕“过度检查”的,一是白花钱,二是身体也跟着受罪。真要查出什么问题来,咱没得说,但估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做“无用功”去了。像我那次,折腾半天,最后查出来就是个普通腹泻。老百姓就难免犯嘀咕了:听说医生收入是跟做检查的项目“挂钩”的,医生这么做,是不是为了“坑”咱的钱?
其实,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挺难的,毁起来倒很容易。有时候一条不好的新闻、一个嘀咕在心里憋久了,都能让你慢慢地不信医生了。好在我跟主治我的病的医生熟,后来多问了一句,听他仔细一解释,嘀咕也就打消了。但是好多外地的(患者),不好意思问,或者医生没时间解释得特别详细,回去以后对医生的印象能好吗?
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胸外科
确实有一些医院或医生想通过多开检查来赚钱,但大部分医生开的项目比较多是为了尽量覆盖到各种可能性,医生最担心的是“漏诊”。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给你查了,发现指标正常,患者可能说医生“过度检查”;要是该做的检查没有做,一旦因为“漏诊”让患者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有患者或家属是会告你的。医疗责任有两种,一种是技术事故,一种是责任事故。“两害相权取其轻”,医生有时宁愿挨骂,也要把该检查的都查了。
一家三甲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例腹痛、呕吐的高龄患者,当时值班医生没有特别在意,开了止吐药。但当患者离开医院后就心肌梗死,再回来时,已经无药可救了。一些心梗病人的最初表现,就是胃区不适。我想,也许这就是匡先生的医生让他查心脏的原因。万一发现早期的心肌梗死呢?
有一些检查不是“过度检查”,而是因为患者不学医、不了解造成的误会。以我的专业为例,来了一个胸外伤的患者,给他拍个胸片患者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还要给他做个B超?患者就不太理解了。其实,胸部外伤往往合并有腹部脏器破裂,严重的话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必须的检查。
有很多患者——包括一些老大夫会说,六七十年代没有那么多检查,他也可以看病。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情况:就目前来说,所有疾病的死亡率是在逐步降低的。一些辅助检查的存在,是有它的价值的。
当然,检查的项目多毕竟要花钱,患者做不做这个检查,应有充分地知情权。为避免误会,医生有必要跟患者解释清楚。医生如果多加一句“我怀疑你的病存在这种可能性,建议你做个检查”,或者“从目前检查的情况看,一般来说可能性不大”,给患者一个自己掂量、考虑的空间,也许类似的误解就会减少一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