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洋垃圾加工毁了周围的环境,而它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这些洋垃圾被加工成塑料颗粒后流向各地。村民介绍,这些颗粒被用来做成包装袋、玩具等各种塑料制品,甚至制成了食品袋。
记者:他拉做什么?
颗粒加工户C:拉吹膜的。
记者:吹膜。
解说:
一位知情人告诉我们,所谓“吹膜”就是把塑料颗粒做成包括食品袋在内的塑料袋。在赣榆县的塔山镇就有一家专门生产食品袋的加工厂,记者随即对这里进行了调查。
颗粒加工户D:全部用洋垃圾吹的,自己家。
记者:那这种不也是食品袋吗?
颗粒加工户D:俺家弄的叫“再生料”。
解说:
这个老板所说的再生料就是用洋垃圾加工成的塑料颗粒,这家工厂还声称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往再生料中加入颜料,制作出不同颜色的食品袋。据介绍,这些食品袋外地和本地的货商都有订货,销路还不错。
记者:(洋垃圾)进过来之后,你就分捡,分捡之后就做成颗粒,然后你自己可以做成食品袋是吧?
颗粒加工户D:自己颗粒自己用,造价便宜一点。
解说:
《食品卫生法》明文规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生产,必须采用复合卫生要求的材料,用这些污秽不堪,甚至沾染着血迹的洋垃圾制成的食品袋,对人们的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董金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
首先是里面的重金属,像铅、铬、镍这些重金属会混杂在塑料里面,这些重金属对人的血液系统、肝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特别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比较大。还有一些就是里面颜料问题,就是一些塑料袋本身有颜色,颜色里面也是一些染料,染料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如果长期摄入,它随着食物就会溶解出来。
医疗垃圾做食品袋之前主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危害比较大,那么在加工过程中,在高温下有好多的细菌都会被杀死,但也有一些湿热菌就是耐高温的可能被杀不死,比如说一些病毒。这样的情况下,医疗垃圾的一些病毒,或者里面的一些药剂,也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
解说:
洋垃圾是非法的,加工生产是非法的,不仅破坏了周边的环境,更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而这些非法加工厂竟然可以长期公开进行生产,那赣榆县的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监管的呢?
贾松德:平时这一块在监管上我们有一个“三小治理”,我们这边有一个“三小整治办”,成立的一个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下去进行督查,一旦发现有私做的生产的,立即组织供电等相关部门给予断电。
记者:电是不是断了以后,他们就没办法生产了?
贾松德:非法加工户销户以后(取消动力电使用资格),他就没法生产。
记者: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了是吗?
贾松德:是的。
记者:现在还有工厂在生产吗?
贾松德:没有。
解说:
这位镇长表示11月份就已经完成了治理工作,所有非法作坊已全部停产。然而这是记者12月份在河东村暗访时拍到的镜头,这里有十几家加工厂正在生产。在与赣榆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后,记者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了河东村,而此时这些加工厂都大门紧闭。
记者:也关着门呢。
陈威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河东村党支部支书:打电话不接呢。
记者:都关着门啊?都这么一起都关着门啊,统一关的?
陈威:不是不是。
解说:
这一家大门虽然关着,但院子里工人们还在照常分捡垃圾,而这一家显然还没来得及关上大门,浸泡塑料的碱洗池和清洗池里还冒着热气,两个工人还没来得及离开。
记者:这户电显然好像显然是没有掐掉。
贾松德:也不排除有个别户是私自接的。过去肯定掐掉的,我们都一块儿掐掉,掐电不好落哪一户、不偏向哪一户。
解说:
门口停着黑色轿车的这一家洋垃圾颗粒加工厂是村民张庆涛家的,在7月份的整治行动中,政府工作人员给张庆涛的小加工厂断电的行动还上了当地的电视新闻。
记者:你家电停了多久了?
张庆涛颗粒加工户户主:两个多月了,两三个月了,详细(时间)想不起来了,反正两三个月有了,上次掐电以后还生产过吗?
张庆涛:没有。
解说:
而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记者还看到张庆涛的加工厂里,工人在院子里分捡垃圾,到了晚上他们仍在生产。
演播室主持人泉灵:
洋垃圾是走私来的,小工厂是无照经营的,而这样的非法加工在赣榆县却成了一个能让村民们致富的产业,这也就难怪为什么这些小加工厂为什么一干七八年,却就是管不住了。对这些既破坏环境又危害人们健康的洋垃圾,关键还在要查清源头。这些洋垃圾究竟是怎么进来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流向了何方?要查清这些问题,需要工商、质检、海关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不能再让洋垃圾危害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