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红油向谁家
2010年,黄强的一位朋友带着另一位“朋友”到了黄家,谈收购地沟油的事宜,这人在测试了地沟油的“酸价”后,说“‘酸价’太高,不适合”,但临走时,他偷偷塞给了黄一张纸条,上面留着自己的联系电话。
这人是柳会青,山东平阴人,格林公司总经理。他后来成为了黄强的最大买家。今年35岁的柳会青,自2003年开始一直在和油脂打交道,后来,他和别人合伙经营格林公司,企业总投入达1千多万元。
其工商注册的经营范围为生物柴油和脂肪酸,但实际上却“挂羊头卖狗肉”,以每吨5600元左右从黄强处,以及浙江、四川、江苏、贵州等地收购地沟油,再加工成食用油以每吨8300元左右卖出,利润巨大。
这完全颠覆了过去“加工地沟油的窝点又小又脏又隐蔽”的观念,如此一家投资千万元、在当地被视为“高新企业”的公司却在明目张胆地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超出了监管部门、公安民警和当地村民的想象。
在厂区内的料场,即存放地沟油原料的仓库内,堆放着成百上千个油桶,有的桶倒掉流出的油浸满地面,从中还可以发现辣椒等调味品。在地沟油加工生产的行话里,存放在料场的地沟油被称为“毛油”,这种油如果想制作成“食用油”,至少要经过水解、蒸馏和分体三道工艺,最后剩下的油被称为“红油”。“这三道工艺都是物理过程,可以说,油的成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冯伟峰说。
据了解,格林公司的“红油”产量达日产数十吨。这么多的红油究竟流向了哪里?
散装油用上餐桌
据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格林公司生产的红油非常抢手,油被销往多个省份。
今年6月2日凌晨4点,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洪聚峰驾驶一辆借来的挂济南牌号的车,侦查从格林公司驶出的一辆油罐车,试图寻找格林公司的下线。但洪聚峰不知道的是,为了安全起见,每次成品油运出时,柳会青都会派车跟随油罐车,一直护送到高速路口。
这次,后车发现了油罐车疑似被人跟踪,于是指挥油罐车在县城兜了一圈,发现跟踪车辆一直尾随。在县城郊区国道的一个T字路口处,跟在洪聚峰后的小轿车突然发力,加速超车,并向洪聚峰开的车撞来。洪聚峰反应很快,迅速向右打方向盘,一脚刹车停在了原地,避开了这一撞击。
两辆车都停在路边,长达十分钟的时间里,双方陷入可怕的沉默。
洪聚峰心想,对方是想以撞击制造交通事故的方式,来查证跟踪者为何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
这时,油罐车已经扬长而去,小轿车也驶离,双方的第一次试探性接触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脱离跟踪的油罐车驶向了河南,最终停在郑州市庆丰粮油市场,约30余吨的“红油”被卸放在这里。
收货的人叫袁丽,30岁的她在庆丰粮油市场经营宏大粮油商行,以批发销售粮油为主。袁丽和柳会青熟识,是通过两者共同的朋友程萍。在江苏苏州工作的程萍手中握有许多红油的购需资源,她为袁丽和柳会青牵线搭桥后,袁丽付她“电话费”,每辆油罐车约1000元。
这种地沟油加工而成的红油,在市场上被称为“便宜棉籽油”或“米糠油”,懂行的人一听就知道油的来路。
“市场里,有十家商行经营粮油,大家基本上都购进米糠油,经营散装油的都大同小异。”袁丽透露,这些散装油由于色泽较深,高档酒店一般不用,需求较多的是郊区、县的下端食用油批发部以及市、县的小饭店,有些则经灌装零售给周边的工地食堂、夜排档和油条摊业主。□本报记者李恩树
(文中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