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这一汽车特许经营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十余年,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针对4S店的投诉也逐年增加。连日来,本报接到多起针对沪上4S店的投诉。记者实地调查发现,4S店有不少“潜规则”,消费者要注意防范。
搭售保险美容价高
刚刚购买新车的朱女士反映,她在一家4S店贷款购买了新车后,销售人员极力劝说她购买保险。起初朱女士不太愿意,但销售员声称如果不在店里上保险,保险公司不会全赔等等,最终朱女士不得不答应购买3年保险。
随后,销售人员称某汽车美容店是该4S店的指定店家,配件质量好且有折扣。朱女士随后在该美容店购买了一套报价1200元的汽车坐垫。几天后,在曹安路的汽配市场内,朱女士找到了一模一样的汽车坐垫,价格还不到400元。
记者了解到,许多车主在4S店购买车辆时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据知情人透露,4S店销售员普遍与汽车美容店有合作关系,如果成功介绍一个客户,有的美容店会以高达30%消费额的提成回馈销售员。
小题大做配件掉包
价格昂贵是几乎所有车主对4S店的第一印象。然而,它的背后是消费者们期待的好服务、好配件、好技术吗?
王先生有辆开了不到2万公里的POLO车,在中山北路一家4S店做检测保养。因为有很普通的发动机皮带轮异响,4S店员先以检查的名义更换了一个零件,检测后称该附件有问题,需要马上更换,又换上了价格近千元的零件。结果,王先生花了2000余元修好了车。其实,这点毛病若在普通维修点,100元左右便可以解决。更离谱的是,这次维修后,王先生发现车上的一个原装配件竟然被次品掉了包!
标准“保密”看人出价
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前去4S店暗访。在一家4S店咨询办理车辆置换时,销售人员联系了一名二手车顾问李师傅。检测过程中,李师傅仅仅对车辆的后备箱、引擎盖、内饰等简单地扫了几眼,大多数时间一直在套问记者的工作、收入等情况。十分钟后,他就以多刮蹭、有碰撞、喷漆明显、自动档维修费用高昂等理由,报出了9万元的价格,而且没有置换让利。如此低的报价令记者始料未及,随即要求了解他们的评估标准。工作人员辩称这是公司内部体系,不便外泄。
在另外两家4S店,情况大致相同,让人感觉4S店的检测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没有实行,业务员往往根据客户性格、消费能力等看人开价。业内人士透露,有的业务员在碰到二手车客户时还会与黄牛勾结,并从中收受回扣。
据了解,目前对于汽车4S店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国内没有相关的“三包”规定,消费者维权仍然阻碍重重。记者在此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更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对4S店加以规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