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一个城市的转型样本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是要在极大丰富民众对物资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人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彭路遥
在9月份中国质量万里行湖南记者站承办的“质量兴湘万里行”走进株洲采访活动中,记者了解到,株洲近年来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方面做出了颇多有益的探索。
2010年8月14日,湖南株洲市市长王群在湖南日报上发表了《转变发展方式 构建“两型”城市》一文,对株洲市的全面转型进行了阶段性梳理。文章指出,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要在极大丰富民众对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推进城市向着本义回归,不断提高人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此时,距离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过去了近3年,距离“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过去了12年多。经过多年的不间断实践,株洲市上下已经达成了共识:城市是发展经济、承载资源、改善民生、创造文明的主体,城市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阵地”和“总抓手”。
新型城市标本:“宁可牺牲GDP,也要青山绿水”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简称,其中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工业基础最强的城市。但现在株洲正逐步淡化“重化工业”的帽子,着力向产业低碳化转型。
株洲的定位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在产业规划上,强调工业特征;在发展趋势上,强调现代文明;在人文环境上,强调生态宜居。这一定位,契合区域融合、尊重历史现状、顺应发展趋势。由此,株洲的生态宜居不仅是自然生态,而且是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在“长株潭”调研时,对株洲的这一城市定位高度评价,认为“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对于总结我国前30年的城市发展经验,研究下一步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多年来,从湖南省委省政府到中央及各部委,无数人在密切关注着株洲的改革,株洲的改革也被赋予了颇多“标本意义”。
“两型”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统一的质量效益型发展理念。株洲的突破是从观念转变这个切入点上率先完成的。记者注意到,湖南和株洲的媒体对于株洲的改革理念、转型探索丝毫不吝笔墨,而株洲改革的筹划者、倡导者——以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为首的领导班子成员,不少都亲自执笔,直抒胸臆。
市长王群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株洲转型的理念:新账不欠,旧账要还,宁可牺牲GDP,也要青山绿水……
在湖南,株洲现在已是公认的最美丽的城市:城市绿化率达到50%;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正在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到具体行动
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曾撰文对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做过精彩的评述:城市与产业,就是躯干与血肉的关系,以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发展,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由此,株洲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是:发展城市产业,重点要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三个并重”:工业主导与三产繁荣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并重、壮大园区经济与促进全域发展并重。
为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株洲还以“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低碳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3年投入800多亿元,实施了1000多项技改项目,推进了45个已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库的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近两年关停12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113条,推进节能减排。
期间,市委书记陈君文反复强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喊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具体项目上。要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为了帮助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打开土耳其市场,陈君文曾亲自带队率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徐宗祥一行,访问土耳其伊兹密尔、伊斯坦布尔两市,加快项目推进。
南车集团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力机车制造基地、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的研制能力、中国最早的中高档铁路客车研制基地,作为拥有轨道交通电传动装备核心技术的领先者,曾参与中日韩竞争美国高铁项目,其高新技术对于中国高铁产业代替传统的铁路产业,推动全球铁路、技术、产业的调整,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既有的产品基础上创新,以技术创新作为龙头,使传统的产品不再传统,传统的产业不再传统,这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髓。
产业园区化:避免盲目扩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在株洲布局了云龙示范区和天易示范区。株洲市再次抛出了大手笔,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这两个示范区实现率先突破。他们对示范区的规划标准也颇有气魄:以国际化的视野规划示范区未来,按照“传承历史,操作现实,留白未来”的理念,邀请世界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参与示范区规划设计。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了解到,其中云龙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生态宜居城、旅游休闲城、科教文化城”;天易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生态工业园、创新科技园、生态宜居区”,以成为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国内示范的“两型社会”建设先锋区。
2008年,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后张建君教授在经过实地调研后,评价:湖南“两型社会”是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的,避免了城市的盲目扩张、浪费公地,使长株潭产业分工比较明确——这值得很多城市借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有“统筹”,不能拍脑袋,示范区工业和农业的园区化,使工业强者更强,农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甚至标准化——既避免了没有竞争力的小农经济,又使农业为地区提供了供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城乡统筹: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而影响公平和发展的最大矛盾源于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众所周知,中央11个“1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的,也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而这一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能否科学发展,能否构建和谐社会。
兹事体大。
但遗憾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差距非但没有能够缩小,还有扩大之势。据测算,目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达到了1:3.3以上。
对于这一难题,株洲市把握和用好了建设“两型”城市的机遇,办法就是改革创新。为此,株洲重点在城乡统筹、土地利用、投融资、城市管理等领域积极探索、率先突破。按照“三变、六化、一增加”的思路,纵深推进城乡统筹改革。
“三变”即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土地变国有;“六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一增加”即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思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株洲市还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耕地流转——记者获悉,这被誉为“株洲经验”,已在湖南省推广。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很好地兼顾了农业的城镇化发展的统筹发展思想,通过道路的统一规划,交通的统一配置,通讯的统一整合,信息统筹,城市的基建超前规划,资金、资源、人才、物流、信息、技术的互通有无,加速了人员流动,使生产要素进行更通畅的交流。
有专家评价,株洲经验已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经济强省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