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汽车行业 >

千亿扶持金被“注水” 新能源车困局求解

时间:2010-08-11 14:59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假设一个蓄水池,一边往里灌水一边往外抽水,那么灌满这个蓄水池的时间将会变得极为不确定。而这,似乎就是当下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车市场面临的尴尬状态。 

    这个蓄水池就是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车市场,灌水的一方是国家相关资金扶持部门,而抽水的则是享受资金补贴的企业,或者说是那些让资金补贴无法完全发挥效力的外部条件。 

    日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制定完毕,并将于8月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该《规划》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但市场似乎并不给政策“作脸”——已经正式铺开的节能车补贴计划,正在因为效果与政策初衷的背离,而越来越遭到业内的质疑。 

    而接下来,尴尬或许将再一次降临在新能源车身上。 

    7月初,作为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车鼓励政策之一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以下简称《节能车目录》),正式公布了首批入围的71款车型,入围标准是车型要满足1.6升及以下排量、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低20%左右的条件,入围后每辆车将获得3000元的补贴。 

    “对许多车型而言,3000元的补贴掉进目前的车市里,根本就找不着。它(补贴)对车市拉动的效果与期待值差得太远。”一位上海通用的经销商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上海通用入围首批《节能车录》的12款车型里,该4S店中仅新赛欧的销量提升明显(7月份比6月份多卖了20台),而其他入围车型的销量保持稳定。 

    此外,在一些经销商看来,节能车补助似乎还在扮演着“火上浇油”的角色。 

    “没有补助时,某款车可能已经降价5000元在销售,有了补贴之后,这款车的降价幅度就可能达到8000元。”一位自主品牌经销商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而那些目前还未进入《节能车目录》的竞争车型往往就会因此而人为地加大优惠幅度,“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本来就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因此新增加补贴相当于增加让利幅度,价格战被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其实,在一位汽车业内专家看来,目前节能车补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简单,“除了经销商短期行为之外,关键在于中国汽车市场并未形成一个稳定的价格体系。如果大家都严格按照市场指导价销售,那么此时补贴的作用就会十分明显了。”

    技术尴尬

    节能补贴政策没有实现对相关车型的巨大拉动,反而有“助燃”价格战火之势,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得不说是与政策制定初衷的背离。“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制定该政策的市场初衷是提振市场销量,让车市回暖,但市场的表现却完全违背了节能政策的初衷。”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表示。而该政策的另一个初衷——借助节能车标准促进企业提升节能环保核心技术这一想法,似乎也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某汽车品牌市场部负责人则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相对于经销商,厂家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更为严重,部分车企为快速进入《节能车目录》名单,只是将原有接近达标的车型进行简单改进。

    据了解,《节能车目录》采用的油耗标准是基于《第二阶段限值》制定的,而其判断一辆车是否满足推广标准,主要考察两项关键参数:即整车整备质量(即汽车自重)及百公里综合油耗。

    据了解,整车整备质量越高,百公里综合油耗标准也放得越宽,最高百公里油耗为11.9升,最低为5.2升,每档油耗要求均为《第二阶段限值》的80%。如此一来,用增重来达标成了当下自主品牌企业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缩小相关外围部件或变窄轮胎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减少摩擦进而降低油耗的做法,也被很多自主品牌企业视为上策(见《中国经营报》7月12日汽车版)。

    “关于技术问题,说到底,还是政策标准太低,给了很多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位技术人员如是表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