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韩国三星冰箱宣布在中国召回6个型号的对开门冰箱,此举被称作是中国首宗大家电召回案例。不过这一召回的正式公布比三星在欧美及日本的宣布时间整整晚了十天时间。也是因为这一点,三星也受到了不小的舆论压力。
不过对此,三星也颇为委屈,三星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此前没有先例,中国也没有相关召回制度,三星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质检部门,沟通等环节花费了一些时间,所以才晚了。“三星对中国和其他市场执行的是一样的政策,绝对不存在歧视问题。”该人士表示,中国出台家电召回制度后,三星今后自然按照中国的法规办事。(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其他外资品牌的表态也多半都持一个积极态度,认为有了法规对于企业和消费者都是积极的。有一外资品牌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新闻发布还是其他信息,公司都是坚持全球统一发布,“如今互联网发达,全球化的信息传递,公司非常注意全球统一,以避免某一区域产生‘受歧视’的误解。”
企业存在认识误区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企业都认为,召回是一个企业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不得不说,国内对于召回的认识是有差距的。”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外的召回(R ECA LL)也包括软件免费升级、维修等等。而在国内,最早出现召回时,消费者大都认为,应该是退货,而且是全额退货,将产品看作伪劣产品。此外,召回对品牌的伤害也很大,消费者很容易给企业贴标签,作完全否定。也是基于此,国内企业对于召回都非常避讳,轻易不会使用这两个字。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分析,我国很多消费者对召回制度本身认识也不够,很容易将召回产品等同于伪劣产品,企业对召回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国产企业负责人亦称,召回制一向被国内厂商视为“雷区”,除了操作难度大,更重要的原因是,厂商对召回制度有误解,怕品牌伤害大,更愿意私下靠维修或免费升级来解决问题。
“中国召回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健全。”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了法规也不是高枕无忧,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出了大问题才知道有问题,才来完善制度。中国的监管环节还比较薄弱,目前主要靠企业自觉和消费者“受伤”来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