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升:不惑与大惑
2007-03-02 10:32 竞争力
一脉相承的粗放
在外界对TCL集团国际化遭受挫折的总结中,失误还包括“中国式管理”、“文化冲突”等问题。就国际化论国际化,TCL集团的这场危机似乎已被分析得无比透彻,“再无话可说”将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掩盖起来。
纵观TCL集团25年来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虽然所涉产业众多,但贯穿其中的思路几乎未变。从最早的录音磁带到电话机、彩电、手机,TCL集团都是在前一利润支柱几乎到极限时,试图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在其新进入的产业中,TCL集团都是后来者,往往以成本优势和营销方式取胜,赚得一部分利润后又到极限。事实上,TCL集团国际化的思维与此一脉相承——国内市场已到尽头,那就开发新市场。
这种粗放的“外延式”增长很容易遭遇瓶颈。彩电业务最初在新兴市场拓展时,由于其市场发育水平与国内相似,TCL集团的成本优势和营销方式的“老一套”同样取得了进展。惯性思维随之而来:新兴市场可以,那发达市场是不是也行?彩电可以卖出去,手机为什么不能呢?
在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后,这一策略便顿时失灵。事实上在这类成熟市场上,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品牌才是竞争的敏感点。而在TCL集团进行的两次收购中,其品牌皆未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相较之下,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由于IBM品牌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影响,收购效应也能大大提升本身的自有品牌。
如今看来,TCL集团国际化初始急于求成,其实应像之前在新兴市场那样,逐步推广自有品牌,尽管难度大,但每走一步都很扎实。而李东生始终坚持国际化大方向是对的,并举例说日韩企业早年间为国际化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他认为中国企业要走这一步,代价是难免的,但在此过程中企业自身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就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而在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华为技术已成为典型代表,几乎要走国际化之路的企业都会提到它。TCL集团和华为技术面临着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但商业的本质又有多大差别呢?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10人评论,点击查看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 1《江南Style》获世界吉尼斯认证
- 2北京联通强制绑定3G手机业务被指霸王条款
- 3微信成骗子诈骗新工具 向留学生父母讨“学费
- 4方舟子质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顾问
- 5联想首次登顶全球PC市场(图)
- 6研究发现手机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7摩托罗拉南京员工签字期限延后一个月
- 8胶卷三巨头的生死转型:富士进入化妆品行业
- 9iPhone 5首日预订创下200万部新记录 大超预期
- 10苹果维修条款修改后还有哪些“霸气”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