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升:不惑与大惑
2007-03-02 10:32 竞争力
一意孤行的并购
稍感尴尬的是,除了手机业务终于依靠国际市场整体扭亏外,TCL集团的彩电业务则在缩减战线,正因此才大幅度减亏。在TCL集团2006年10月末公布的重组计划中,称其欧洲彩电业务将从2006年11月开始转型,主要措施是终止除OEM业务外的所有电视机的销售和营销活动,并扩大在欧洲彩电市场的战略OEM业务,以此大幅降低销售和分销成本。
如今的局面与收购之初李东生的判断大相径庭。当时由于汤姆逊彩电业务的亏损主要在北美市场,他带领着高管们整天研究的便是如何集中力量搞好北美业务,而对欧洲市场并未多加关注,主要依赖原有团队。数据显示,北美业务在2003年亏损约9000万美元,2004年更达到1.2亿美元,而同期的欧洲业务仅微亏100万美元。
但到了2005年下半年,欧洲市场的情况趋于恶化,虽然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但始终未取得明显成效。直到2006年7月,李东生将得力干将严勇派往欧洲专职于彩电业务重组,并出台了上述措施。相反当初不被看好的北美市场,则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比如在墨西哥除了RCA品牌还开始出售TCL自有品牌,甚至计划将彩电以外的其他家电产品也带进去。
整体上遭受挫折的国际并购事实上一开始就没被看好。TCL集团当时聘请了摩根斯坦利为投资顾问,波士顿则为咨询顾问,对于汤姆逊一案,摩根斯坦利持中性看法,而波士顿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其理由是成功概率不高。
这给了李东生极大的压力,但他最后还是决定要做。他认为,汤姆逊项目对于TCL集团整个国际化进程而言,是很难得的机会,其带来的综合效应是纯粹的财务数据分析无法完全体现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成熟的欧美高端市场推出一个新品牌非常艰难,且对中国家电业壁垒重重,要想进入并购无疑是一条捷径。TCL集团在2002年已尝试着收购了施耐德。
2004年1月,李东生在集团内部发表了题为《决战决胜建立全球化的TCL》的演讲,称“如果我们不做,今后很难再有以这样的条件来形成全球产业第一的机会”。此外,“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项目将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敢于面对失败,做出放弃的决定,你很勇敢。”这是李东生于2006年11月在日本见到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琨耀时说的第一句话。李琨耀在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短短一年后即果断收缩,李东生则不甘心彻底退出欧洲市场,在对欧洲业务重组时,并未选择成本最低的破产方案,而是选择进行较为温和的协商重组方案,将其在欧洲的经营最大可能地持续下去。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10人评论,点击查看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 1《江南Style》获世界吉尼斯认证
- 2北京联通强制绑定3G手机业务被指霸王条款
- 3微信成骗子诈骗新工具 向留学生父母讨“学费
- 4方舟子质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顾问
- 5联想首次登顶全球PC市场(图)
- 6研究发现手机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7摩托罗拉南京员工签字期限延后一个月
- 8胶卷三巨头的生死转型:富士进入化妆品行业
- 9iPhone 5首日预订创下200万部新记录 大超预期
- 10苹果维修条款修改后还有哪些“霸气”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