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汽车行业 >

女模特拷问C-NCAP

时间:2010-11-22 16:41来源:中国汽车质量网 作者:
  

    大家越来越熟悉C-NCAP,却没人说清它的概念。这很容易让你被忽悠。

    当碰撞不可避免,如何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将人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便成了汽车工程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于是,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欧洲的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诞生了,虽然原意为“新车评估计划”,但业内人士更愿意称它为“碰撞测试”。

    这种碰撞测试的方法和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久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最新公布的碰撞评级报告显示,在重新设计后的碰撞测试中首次加入了女性假人模型,由此车辆获得的评级更受关注。

    碰撞出的噱头

    早在1769年,法国工程师就以蒸汽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制作出第一辆可以在道路上行驶的三轮“汽车”,时速为4km/h。两年后,这位工程师居然开着这辆“车”冲撞上了石墙,成就了人类第一件汽车碰撞事故。

    随后,最早的四轮汽车出现,汽车越来越普及,提速越来越快,事故风险也相对提升,汽车制造者采用了主动式安全设计来降低车祸发生的几率,但不幸的是,每天还是有人在车祸中受伤而被送进医院。进而,保护人员乘车安全的被动安全设计出现,碰撞试验中的成绩也成为消费者买车的重要参考。

    在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欧洲NCAP碰撞(E-NCAP)标准中,最高评级为5星。很多获得好成绩的汽车企业已经把获得的“星星”个数作为营销的噱头,但要知道,这个评级的诞生来之不易。

    以客观、权威闻名的E-NCAP测试在开展初期,曾受到汽车厂家莫大的阻挠。组织者不惧阻挠而坚持了下来。这一组织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织、汽车俱乐部等组成。这一组织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因此试验结果具有绝对的公证性和权威性。其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现在,这些试验往往是厂家主动要求的。碰撞结果虽然被汽车厂商用以宣传,但E-NCAP始终坚持第三方的公正态度。

    碰撞出的质量

    在E-NCAP公布第一批碰撞测试结果后,几乎没有厂家可以达到乘员保护4星以上的成绩。与此同时,不少汽车制造商也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批评E-NCAP的试验标准太严格。

    事实证明,厂家的抗议并不能阻止碰撞试验的完善和严格,反而逐渐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意识到:“与其花费时间做似乎无畏的争论,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汽车质量的改进中,以适应各国的严格试验。” 宝马的MINI就曾经为了满足行人保护碰撞要求而修改自己很得意的造型和大灯。

    当然,厂家能有这样的“觉悟”也不是一蹴而就,E-NCAP严格测试的“刀下鬼”也让他们不得不为自己品牌的前途多做考虑。碰撞测试最早的牺牲品正是英国老牌厂家的产品,罗孚100的碰撞成绩仅为1星,警察再也不愿意把它作为警车,妈妈们直接拒绝打算驾驶该车接送孩子的保姆,结果,这款车从此在市场上消失,再也没有接受碰撞试验的机会。

    现在,在欧美之外,这一测试也在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生根发芽。虽然测试时的速度和具体细节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无数次的实车碰撞试验中,汽车的整体质量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

    碰撞出的标准

    NCAP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所以,在国外获得高评级的车型,引进国内后的适当改款,让消费者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专家介绍,因为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测评项目和测评速度,出现这种改款也在所难免。例如在欧洲、澳大利亚,正面40%偏置碰撞事故的代表性更强,就以偏置为主,而有的国家以100%正面为主或者两项都做,不同的方法本身就存在固有差异,均衡的汽车设计才更重要。另外,企业根据市场定位和当地的路况不同,也会导致其在设计上有不同的取向。

    即使碰撞标准有所差别,但各国碰撞试验也有着共同的发展趋势,那就是越来越严格。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首次在碰撞试验中加入女性假人模型,就是一种很具有现实意义的测试方法。众所周知,女性驾驶员已经越来越多,而出于身体条件的差别,在相同冲撞力度中,女性较男性更加难以承受。

    美国的碰撞试验更加严苛并不是个案,它只是各个国家越来越完善和规范安全碰撞的一个缩影。

    在欧洲,从2011年开始,E-NCAP将实行更为严格的安全碰撞标准,新的颈部测试和评分细则将于今年年底公布。该机构有关负责人表示,E-NCAP有必要为鼓励车企提高车辆安全性而继续设立更高的安全标准。

    中国的C-NCAP称:“新版管理规则将于2012年发布,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无疑都在促成这一趋势的快速发展。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和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汽车的极速数字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碰撞,车内人员和行人的生命会在瞬间变得不堪一击,更为严苛的评价体系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祉。正如美国交通部长雷·拉胡德所说:“新的测试有更好的碰撞数据和更高的标准。通过这项测试,我们正在让安全性评分变得更加严格,并让其对个人消费者来说变得更有意义。”来源:《品质汽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