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汽车业排在第一以来,在不到两年的短短时间里,汽车第一大国即将变成中国这个事实,越发显得真实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的国内汽车销售近12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9%。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17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车销量,已达到美国的历史最高水平了。
虽然自去年初以来,汽车销量乃至全球汽车行业里最热闹的事件都发生在中国。如从去年2月起中国汽车销量就超越美国;如欧洲诸大汽车公司主要利润增长来自中国市场;而对于受到破产保护的昔日世界第一美国通用来说,其中国分公司不仅是主要利润来源,还把通用中国的控股地位出让中方股东——上海汽车;再如曾经十分山寨的吉利汽车,硬是从美国百年老厂福特手里收购欧洲名牌沃尔沃。但不论怎么热闹,汽车第一大国易帜中国,来得这么快,这么迅猛,“始料不及”四个字不仅是中国的反应,也让世界瞠目结舌。
不过,若从衡量汽车的市场的重要指标——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人们似乎还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不仅是现在时,也势必会是未来时。
按照人均汽车保有量,中国去年仅为47.8 辆/千人,相当于美国1917 年、日本1964 年、韩国1988 年的水平。即使中国未来发展速度减缓,在较长时间里达不到美日韩的水平,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比如达到2007年全球144辆/千人的水平,目前的产销量也必须翻上一番。
而长期看,假如中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日本现有水平,最终稳定的年销量约为4800 万辆;若达到美国现有水平,最终稳定的年销量则高达6600 万辆,则可以断定中国汽车业未来增长2倍,乃至3倍都是有可靠依据的。
以土地、人口和能源等资源平均占有的国情来比较,中国将来的汽车消费水平和日本相仿,是有理由能够达到的。这个未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呢?
从1960年开始,经历了50 年长期增长,日本的汽车销量增长大约从40辆/千人增长到60辆/千人,保有量从100辆/千人增加到450辆/千人。现已接近顶点(2008 年日本轿车保有量已达到454.6 辆/千人,与美国接近),其年销量峰值是亚洲金融危机那年的1990 年,汽车总销量峰值为63 辆/千人(超过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对应当年日本汽车总销量为778 万辆,此后日本的汽车销量开始下降,近二十年维持在500万辆左右。
参照日本汽车保有量和销量的增长速度,对比中国2009年和2010年超过45%的销量,中国汽车销量到2020 年将达5100 万辆的峰值,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7 亿辆。此后的汽车发展速度可能会稍稍减缓,但到2055 年前后,我国汽车销量或将最终稳定在4800 万辆左右,相应产量也能维持在5000 万辆左右。届时,我国的汽车消费水平基本和目前的日本相当。这是一个建立在当下健康、安全和正常环境下的基本分析。
简言之,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45年以上,才能达到日本今天的汽车消费水平。这从乐观的角度说,当然意味着2009年以来已是全球汽车行业明星的中国汽车业,其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从经济发展是为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角度而言,我们想在汽车消费方面达到日本人目前的消费水平,还要努力45年。这可是一个今年23岁大学毕业生,到那时就要退休的漫长年月。想到此,汽车第一大国易帜中国,还真没有什么是可以很自豪的事情。
这还不说中国的汽车行业,目前只是有市场而无世界品牌的现实;还不说中国汽车有足够数量,却少质量的事实。更不要说交通设施、驾驶车辆人员的素质与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无法匹配等现状。这些在中国汽车全方位超常规发展态势下所显示出来的短处,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一句话,目前看,汽车第一大国易帜中国,只是产销量易帜中国而已,若无全面的汽车文明的准备,若无全新环境意识的提升,若无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将来也不过还是数量大国而已。
再细想一想,未来45年中国的汽车业其产量和销量,即使如愿以偿按照目前的势头超速发展,可有了那么多的车,有了那么多人消费汽车,与汽车相适应的社会环境,比如制度、比如文化、比如资源的配置,我们都能在45年内同步发展起来吗?无论如何,这些要求或许应该比消费水平赶上或者超过日本还重要,更得未雨绸缪。
别的不说,要是所有的中国大中小城市都因此成为“大堵场”,因而造成汽车消费水平上去了,可是空气更糟了,生活质量都下来了,那会是怎样的场景?在拥挤无序和废气超标之中,戴上汽车第一大国的帽子,非但不是幸福,而是一种累赘。国人对此不能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