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兼并重组引擎再次加速。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将汽车业列为六大兼并重组重点行业的首个。此次“动员令”更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欲破除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国民”藩篱。
正视汽车民企力量正当其时
国务院意见提出要“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这一表述对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到位的深化。在汽车业振兴规划中,注重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几家大企业,并划定“四大”作为实施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的主力,划定“四小”作为实施区域重组的主力。
此次国务院意见无疑更有针对性。在一年多来的重组潮中,第二阵营汽车业集团成为主力,限定它们只实施区域重组是画地为牢,也成为地方保护、诸侯割据的另一温床。此番意见提出跨地区兼并重组,才能更有效遏制“拉郎配”和优化整体产业资源。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产业东进之势已成。吉利汽车、北汽、京西重工等果断出击,展开对国际优秀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收购和合作,初见成果。国务院意见提出实施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也是与时俱进。
此次兼并重组意见最重大的突破则是破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整合上的藩篱,明确提出“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切实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放宽在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相关领域”。
汽车业虽是竞争性行业,但至今仍是国重民轻的局面。但近年来吉利、比亚迪、长城等汽车民企的壮大已有目共睹。民企虽然规模尚小,但其能够固守市场本色,践行灵活策略,盈利能力往往好于国企,更是自主品牌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重要推手。现在打破汽车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整合阻隔,特别是正视民企的力量,正当其时。
期待更多的国企与民企“联姻”
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进入,被作为“清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之一提出,显示政策制定者破除制度性障碍的决心。而问题的难点仍在于国企和民企将如何对接重组?意见对此并未有具体的指导措施。
汽车民企是在国企的狭缝发展出来的,因此对自身的独立发展有更多的坚守。而国企大集团一向自视为“正规军”,对民企有居高临下的架势。这两种互为抵制的姿态和意识首先都必须放开。特别是国企要敢于引入民企的力量,以荡涤自身固化的机制。民企必然更加正视市场,因此在国企和民企的“联姻”过程中,“拉郎配”必须完全鄙弃。
汽车业国企大集团至今仍是合资大于自主的局面,而民企多以自主发展为主,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已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主力。而当前加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国企和民企可选择在自主品牌进行合作,以国有企业较好的研发力量充实民企,以民企灵活的机制激活国企潜力。双方更可以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像央企联盟之类的架构,更需主动吸收民企力量。国企和民企的重组仍存在诸多困难,但合作要相对容易。
国企也可选择有特色的民企进行战略性合作。现有的先例是广汽吉奥。今年4月,广汽集团和吉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汽车业国企和民企的首单联姻案例。双方将整合现有资源成立合资公司,广汽出资拥有合资公司控股权,但吉奥新企业仍将主要由吉奥原有团队经营管理。这一合作,体现出吉奥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更彰显广汽海纳百川的气势。
吉奥一直专注于经济性汽车细分市场,主攻皮卡、SUV和微客,而吉奥的产品结构刚好是广汽的短板,牵手吉奥将能节省广汽做强做大的时间。双方因此得以迅速联姻。
另一方面,国内主要民企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均是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平台的存在,也是重组整合的方便法门,并且更能够按市场原则办事。实际上,当国内主要车企构建资本运作平台之后,将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大力推动重组整合的进展。而这两大方面,也可互相渗透。重组有资本平台的企业,可推动大型国企尽早进入资本市场。国务院意见也指出,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作用”。
兼并重组指向自主创新
此次国务院意见,也对企业兼并重组制定一系列支持和优惠措施,并细化各主管部门的分工。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需要注意的是,组建大规模企业集团的指标不再被明确提出,而是要求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包括“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提高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先安排技术改造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立项。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防止以兼并重组为名盲目扩张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这一方面看,一个指向“做强”的兼并政策,才能有更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