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在柯桥某单位工作的范女士发现自己的海马汽车无法启动,便设法开到4S店检修。修理人员告知,问题是因汽车电瓶上面的电极出现腐蚀现象,导致接触不好引起的,电瓶本身没有问题。但为了防止行车中熄火,建议车主清洗节气门,清洗费总共是135元,范女士同意接受此项服务。
让范女士想不到的是,节气门清洗好后,工作人员又告诉她,汽车电瓶也坏了,需要更换。范女士提出,如果当初说要直接更换电瓶,就不会接受清洗节气门的建议,双方由此发生了争执。最后,4S店同意免去清洗节气门产生的费用,但范女士却对4S店的做法很不爽。
接受投诉后,记者随访了部分车主,大部分车主表示,4S店收费颇高、工时费和材料费太贵、配件价格没有统一标准、擅自抬高配件价格的现象突出,还存在讨价还价现象,给人感觉不踏实。
市消协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汽车维修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行业,大部分车主对此不甚明了。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汽车维修产生的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消费者要多长几个心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病大医”是一些维修厂的惯用伎俩。比如,有的车只是垫圈坏了,往往被说成是离合器坏了,一个灯泡坏了,却说不能更换,必须整个车灯换掉,一个本来只需花费几十元钱就能修好的小毛病,车主可能要为此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维修中偷工减料也是常事。以给汽车喷漆为例,按正规的工作流程,要分成打磨、清洁、除锈、打底漆、中漆和正式喷漆等十几个步骤,其中正式喷漆也要进行好几次。喷漆之后进烤漆房烘烤,整个服务项目才算完成。但在一些汽修店,往往不打底漆,喷漆也只进行一次。作为消费者不可能全程跟踪监督,这也是造成汽车维修让人不靠谱的根本原因。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行业自律外,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抽查、随访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