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 如何捍卫公平
北京车牌成为“香饽饽” 汤继颖/CFP
北京因治堵而采取的“”政策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政策在国内来说也是首次尝试。很明显,无论是“摇号”政策,还是调高停车费;无论是开通社区通勤快车,还是在快速路上划设公交道,都是从不同角度鼓励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过快发展。应该说,治堵新政效果明显,北京交通委数字显示,第一季度交通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6.6%,平均拥堵持续时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小时。同时,公共交通客运量有明显提升,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两成。
在肯定效果的同时,有关的争议也此起彼伏。应该说,摇号上牌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做法。但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小客车首轮个人指标申请就达210178个,通过审核187420个,是全年240000个牌照指标额的近78.1%。很多购车者担心,随着每月摇号基数的不断增大,中签比例将越来越低。6月底北京要进行第六次摇号,中签比例估计为34:1。
面对这样的中签比例,一些家庭为了增加中签几率,往往是全家齐上阵,但这样的家庭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车。一方面,目前中签者购车的比例仅为三成,京城4S店为此叫苦连天;另一方面,许多打算购买第一辆车的家庭摇了半年仍然不中签,购车计划只好搁置。
人们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数的增加,中签机率将越来越低。万一运气不好,摇了一年还不中签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人看到希望?比如,对已有两部车的家庭可否进行限购?能不能完善摇号资格退出机制,对购车意向发生改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申请退出摇号资格,避免摇号池越滚越大?对于连续一年或多年摇号不中的消费者可以单独申请购车资格?
“摇号”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政策设计的科学与否影响深远,而政策执行得好坏更是关系重大。购车摇号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摇号程序的设定。北京交通委一位负责人曾透露,选择何种摇号程序,有关专家曾经过多次论证,炒股打新股摇号、彩票摇号以及经济适用房摇号,程序都不一样。摇号是从2万个号中设置起始号,会采取由若干人随机确定一位数字,最终组成起始号的方式。起始号确定后,市民可根据程序模型的设定推算出摇中的号码,“据此验证摇号的结果,确保摇号的公开、透明”。
然而,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4S店、购车者可以铤而走险,一些掌握公共资源的个人可以践踏法律……当摇号指标可以花钱买,车辆牌照可以违规租赁,暗箱操作成为一种捷径时,越来越多人也清楚地意识到,公平与公正作为一个美好理想,要真正实现它,还需要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监管机制的落实到位,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为之付出更多代价。
在大家聚焦北京摇号政策之时,上海的车牌拍卖政策也格外受关注。自1994年实行拍卖之初,它就备受争议。尽管上海有关部门认为拍卖政策一定程度缓解了上海的交通压力,但拍卖带来的数百亿收益的去向,以及对沪牌消费者征收通行费等问题依然引起不少非议。已实施17年的上海拍卖政策尚在完善之中,刚实施半年的北京摇号政策更应有完善的时间和空间。
说起摇号,笔者不禁联想到几年前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摇号“6连号”一案,在电脑摇号摇中的124名市民中,竟有6人的购房编号是依次相连的,这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仅为千万亿分之一。在媒体的推动和当地政府彻查下,短短的14天内,疯狂“6连号”现形了,一起关于申购武汉经济适用房造假的窝案大白于天下。应该说,无论是购房摇号,还是现在广为关注的升学电脑摇号派位,似乎都成了“没办法的办法”。而要真正保证公平,除了要完善摇号制度,加强监管措施,还应从根本上增加公共资源的供给,增加公共资源分配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让更多人公平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购房摇号、购车摇号、入园摇号、升学摇号……摇号已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生活。我们不能奢望用“摇号”来包治百病,但我们应该期待机会的公平,但愿摇号的结果不仅让人口服,更让人心服。(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