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万里行在行动 > 精彩报道 >

新检测标准将使6成眼镜企业被淘汰

时间:2010-05-10 10:50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作者:《中国质量万里行》
  

拨开眼镜市场的迷雾
——拥有自主品牌是中国眼镜产业的未来之路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文/本刊记者  汪仲元

  80元和1600元,两个镜片摆在你的眼前,你会选择哪一个?
  100元和2800元,两幅镜架摆在你面前,你又会选择哪一个?
  前者是国货,后者贴着国际知名品牌的标签。在几乎看不出分别的外形下,价钱却相差20倍之多。但这还不是国产眼镜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最大价格差。
  在国内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走在闹市区总会发现一些装修精致,门面整洁的眼镜店,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国际知名品牌眼镜产品。走进店里,你能看到服务人员态度和善,同时,在一副看似平常的眼镜镜架上,小小的标签标出的是一个四位数的价格。镜片的价格也同样令人“眼热”;而另一类眼镜店门口的价格牌却写着:200元,配全副眼镜。国产优质镜架,只要300元,送镜片。
  很多消费者亲身感受过两种眼镜的价格差。最后选择的往往还是价格较低的国货。笔者也是眼镜的多年使用者,同样以选择国产品牌为主。其实并不是没有拼死一搏的消费能力,而是和所有人一样,在心里有一个疑问,国际知名品牌和国产品牌,差距果真如此巨大?差距究竟在哪里呢?国产品牌究竟该如何自强,缩小差距?
  中国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好价钱
  我们先要搞清,眼镜的价格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抛开验配店,也就是直接和消费者发生接触的销售终端这个因素,因为其对最终的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致使销售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国际知名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差距。我们将从了解眼镜生产企业开始,从一副眼镜的诞生到成为商品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我们其实并不比那些国际大牌差,至少,没有人们想象中差得那么多。”这是记者在“中国眼镜生产基地”江苏丹阳采访时,一家颇具规模的眼镜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稍显委屈的话语。
  丹阳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眼镜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丹阳眼镜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整合,现已形成了从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整齐的产业链及社会化分工、规模化配套、上下衔接的产业体系,成为丹阳的“第一产业”。目前,全市从事眼镜行业及相关配套的工贸企业共有1153家,眼镜生产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2007年,年产眼镜架近1亿副,占全国1/3强,光学玻璃及树脂镜片2.5亿副,占全国生产总量80%以上,合金架、全钛架、玻璃镜片、树脂镜片、隐形眼镜已形成系列化,近一半的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近年来,丹阳眼镜产业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幅度持续发展。
  选取丹阳这个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眼镜生产基地作为例证,是因为目前当地拥有几家国内眼镜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他们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有自创品牌,但是价格却一直徘徊在较低的层面,尤其是产品知名度——这个对价格影响的重要因素,更是低到了一个让人不可理解的程度。
  遍览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几样日用品,大到家电;小到肥皂,一般人都能随口说出几个较为知名的品牌。但是说到眼镜,相当一部分人脑海中的品牌可能寥寥可数,大部分还是一些国际知名奢侈品的衍生产品。甚至真正的国际知名光学企业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更不要提国产品牌了。
  是推广力度不够还是国产品牌自身确实缺少宣传点?上述那位企业负责人的解释颇有几分怒其不争的意味:“丹阳,包括深圳、广州的很多企业都是为国外大牌做嫁衣,从事着利润很低的生产、制造和代加工的低水平劳动,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不仅如此,为了取得国外的订单,甚至争相压低价格,互相打压,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而最后获益的只是国外商人。少数坚持做自主品牌,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于受到或真或假的进口品牌的压制,纷纷转行做了同样的代加工。将已有的自主品牌放弃,也是一种无奈的举措。”
  笔者在当地走访得知,一副普通的镜架或者镜片,出厂价不过几元到几十元,但是由经销商倒手在香港转过一圈,贴上国际大牌的标签,再回到中国销售,其价格动辄上千元。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国外进口眼镜,无法代表进口国际大牌眼镜的真实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揭示了国产品牌的受困原因。



  国产眼镜企业的几个“短板”
  “差距在哪里?差距是有的,我们承认”。这位负责人介绍,国内眼镜和国际大牌眼镜的差距,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设备,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产品质量以及品牌附加值。
  国内眼镜企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规模较大,历史较长,拥有固定自主品牌;另一类则规模小,成立时间短,没有自主品牌。后者在现阶段还不具备与国际大牌竞争的实力,而有希望与之一搏的多为前者,其主要生产设备多为韩国进口,但这本身就同现今世界领先水平的欧洲设备有差距。国内大企业聘请的国外技术人才多为韩国工程师,自身的造血能力又比较弱,造成了技术水平受韩国制约的局面,这直接导致了与最为领先的日本和欧洲企业间的差距。
  设备和人才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技术的差异。举例来说,很多患有近视的老年人同时受到近视和老花的困扰,需要准备两副眼镜。这在很长时间以来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国外的最新技术抢先解决了这一难题,具体做法是采用最新的渐近多焦点技术,一片镜片分为上下两个区域,需要看清远处就将视线上移,看近处则下移。类似的技术在国外正被不断地研发出来,而国内只能亦步亦趋地跟进改良,无法得到最新技术的专利,也就无法创制有吸引力和卖点的新产品。
  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新的款式研发上,国外的知名品牌一般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研发团队,仅仅在样式这一个方面就做了巨大的投入,研发团队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学历和素质很高,保证每年每季度甚至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新款式投入市场,不断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而国内企业由于缺少类似的团队或者不愿意投入过多开发成本,造成新款式的匮乏和由此产生的无奈仿造。
  新是一方面,保证已有产品的质量同样重要,眼镜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环节,一般都有内控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在国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抽查之前,企业内部先进行一个质量抽测。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质量抽测标准都要高于国家标准。而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内控要求相对国内更严,内控手段也更加先进,能保证产品的瑕疵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由此导致的质量差别也就不言自明,比如同样材质的树脂镜片,同样需要经过镀膜这个环节,国内厂家的镀膜层一般只能维持一年,而国际大牌厂家的镀膜层可以维持两年甚至更长。质量的差别显而易见。
  既然有这么多方面存在差距,那么上文中那位企业负责人的一番话道理何在?
  最终问题还是性价比,以上所说的工艺设计等诸多方面,在消费者实际使用当中,感受到的差别其实并不大。诚然,新的款式,新的技术,更高的质量自然意味着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在价格上,并不应该反映得如此夸张。大多数人应该情愿花200元买一个质量没有问题,款式普通,功能基本具备的眼镜,也很少会去花10倍的价钱追求极致的功能和设计。在目前的中国,大多数人的消费理念还是,不求最好,但求最合适。
  何况在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国际知名品牌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内生产,贴牌卖出高价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与国产品牌基本无二,却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标签,得到了品牌附加值,价格也由此提升10倍。充斥于市场的甚至还有仿冒、假冒国际大牌的劣质品,基本上除了款式之外一无是处,但它们的价格有的也同样虚高。试问,消费者是否一定要将10倍的金钱花在那个小小的标签上呢?
  技术差距在缩小  品牌差距还很大
  民族品牌要做大做强,这早已经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但是就在一个个不同行业的民族品牌日渐为国人甚至世界熟知的同时,眼镜行业却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提到眼镜品牌,很多人想到只是满街的验配店,各种各样的的眼镜镜片镜架中,也绝少有人去关注究竟是谁生产了它们。与此同时,或真或假的国际大牌仍在继续着他们的高价战略,一再打压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在这种形势下,国产品牌究竟该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眼镜行业内诸多专家和生产企业同样在纠结于这个问题,技术上的差距其实已经在慢慢缩小,一些大的企业近年来在人才设备投入和核心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加大力气,取经欧洲,取经日本。在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和设计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人愿意授你以渔,甚至连鱼也没有。好在国内的企业已经能够意识到了这一点,没有设备和技术就从人才上着手,大批的眼镜设计和科研人才被派往国外学习,最新的技术和设计也在通过他们慢慢的传入国内,通过软环境的改变最终达到硬件的升级。
  与此同时,提高自己的品牌效应却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国际上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眼镜巨鳄,最多不过几十年历史的国内企业想要在品牌效应上与之硬拼,显然不太现实。可行之道,只有缓步积累自己的品牌效应,定位自己的消费人群,采用品牌推广战略,甚至可以如一些有想法有实力的生产厂家所计划,建立自己的品牌销售终端,不经过验配店的步骤,直接将自己的品牌推到消费者的面前。通过这些举措,使消费者认识到国产品牌的优越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改变之前盲目迷信一切带有国际大牌标志眼镜的思想。或许有一天,消费者也能像对中国家用电器一般数出中国眼镜的品牌。
  品牌,这个让中国眼镜企业纠结困惑的名词,究竟是发展之路上的拦路虎,还是走向自主自立之路的铺路石?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世界十大眼镜品牌

  1、艾伦·米可利。旗下有三大品牌:斯塔克、米可利、米米。5000元以上;4000元以上;1800元左右。
  2。LESS THAN HUMAN。市场价在5000元以上。
  3.时尚教父DIOR迪奥。售价在1000〜3500元左右。
  4.运动奢侈第一品牌——OAKLEY欧克莱。售价一般在3500〜5000元左右。
  5.绅士休闲顶级品牌——TAG HUERE豪雅。直腿高弹性设计,史无前例,售价一般在4500元左右。
  6.最简洁的华丽——ARMANI阿玛尼。作为时尚品牌,其眼镜,也委托霞飞诺集团制造,在中国设有工厂车间,售价2000〜4000元左右。
  7.永恒的经典——古奇GUCCI。2007年蜻蜓款太阳镜的推出,一卷颓势,风潮独领,大有当年竹节手袋的气势。
  8.光学巨人——RODENSTOCK罗敦司德。德国品牌,层次从1000〜4000元不等。
  9.奥地利“诗乐”。世界最轻的眼镜,0.8克,就出自诗乐,售价一般在2800元左右。
  10.太阳镜之父——雷朋RAYBAN。作为世界第一太阳镜品牌,当然也该是十大品牌之一,虽然其价格定位非常大众化,但凭着泪滴型蛤蟆镜风靡全球70年,就足可胜任。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