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医疗健康 >

医疗回扣门接连不断 监管部门应负有责任

时间:2010-12-20 01:00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
  

  医疗“回扣门”接连不断——

  哪一根约束链条断了?

  日前,又一起医疗回扣丑闻被曝光,网友“黑心的药贩子”在一家论坛贴出疑似医药公司内部资料,浙江金华、丽水等地11家医院20余名医生涉嫌收受回扣。

  与此同时,国内享有盛名的湘雅医院,多名负责药品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被曝涉嫌商业贿赂,当地纪委等部门已介入调查。20天前,杭州“U盘回扣门”轰动一时;再往前,北京肿瘤医院2名医生被偷拍索要回扣视频……

  医疗回扣歪风令公众深恶痛绝,在国家大刀阔斧推进医改的背景下,从预防到监督、从治标到治本,本该环环相扣的治理链条似乎并不严密。面对频频发生的医疗回扣丑闻,人们想知道,究竟哪一根链条断了?

  医院“潜伏”医药代表

  根据记者最新的调查,近年来医疗回扣的送、收的渠道与前些年相比更加隐秘。

  记者在湖南调查发现,湖南省娄底市一家大型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同时竟是一些医药公司“潜伏”在医院的“医药代表”。过去医药代表与医生打交道,演变为医院内同事之间的利益输送,由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向医生推销药、与医药公司结账。

  该医院一位药剂师告诉记者,药房工作人员和医生一道,收取医药公司提供的20%-30%的回扣。她所在的药剂科共50余名工作人员,最严重的时候只有一两个人没参与推销药品。

  具反讽意味的是,这家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的一些醒目位置,就贴着“严禁医药代表入内”等告示牌。

  曾从事17年医药代表工作的业内人士李海林分析说,医药公司、医药代表、院方、医生出于利益考虑,本来就容易结成攻守联盟。而医药公司向医院渗透后,医药代表挨着科室偷偷塞红包等“初级手段”,正在向奖金、出国旅游、甚至公家账号走账等隐秘方式转变。

  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主任胡卫民,曾因勇揭医疗回扣黑幕获评感动中国人物。他说,回扣链条上的利益联盟越结越紧密,也令一些不愿同流合污的医务人员,很容易成为被排挤的“异类”。

  高价药成为回扣“重点”

  据权威部门的数据,1997年以来,政府已先后实行26次药品降价,每次降价幅度为15%-20%。与此同时,“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也正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然而,公立医院的住院、看病费用,并未随之得到明显改善,权威专家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回扣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自主定价药、合资药成为回扣“重点”。湖南省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伏友介绍,目前市场上的药品约有1.2万种,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只是一少部分,大多数药品仍属企业自主定价。

  “政府控制价格的药品,价格确实低了。但在公立医院,医生完全可以用高价的自主定价药品替代降价的政府定价药品。”李海林介绍,企业自主定价药价格高、回扣高。而这些药都是医生处方上的“常客”。

  “一种名为‘日达仙’的进口药,在医院的售价一般为850元左右。医生每开出一支,可得到200元左右的回扣。”湖南一位医药公司负责人介绍,另一种名为“易瑞沙”的进口药,单价高达3000元,医生可得近千元回扣。

  另一方面,一些意在控制“大处方”的政策效果也被不断翻新的手段规避。今年3月份,家住湖南长沙市芙蓉区的王玲女士,在长沙一家大医院做剖宫产手术。8天住院期间,医生还让家人到门诊“额外”买了2000多元药。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因为有关部门规定了药费占住院费的最高比例。一些医生一方面通过增加检查,抬高住院费;另一方面一些价格高的药走门诊渠道,不列入住院费的统计。

  刘伏友直言,大体制不改,医生收受回扣的动力就难消除。

  揭黑“勇士”处境孤立

  一批实名举报大处方、收回扣内幕的医疗界“勇士”,曾如暗夜中的萤火,给人们带来慰藉。记者近期在湖南、安徽等多省对他们进行回访,却发现多数人至今未能走出孤立之境。

  湘雅医院的陈玉祥教授曾实名举报医院医疗设备、药品采购方面的问题。“举报后,经常接到威胁电话。”陈玉祥说,自己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感到压力太大。

  娄底市中心医院的胡卫民医生,是媒体曝光的“揭黑医生”中处境最好的。他说:“我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却几乎没有触动回扣积弊。”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曾坚持十年举报回扣的张曙医生,也在工作中遭遇巨大压力。四川的肖汉伟医生,举报事件后被迫离开家乡。记者辗转了解到,他先后到山东、重庆的多家民营医院打工,目前下落不明。

  近期多起回扣事件曝光,多得益于内部披露、网络曝光和媒体跟踪。而实名举报明显式微。“治理医疗回扣,需要建立广泛发动内部参与监督的机制。”因揭露医疗黑幕被迫辞职的陈晓兰医生认为,有正义感的医生还是不少,但现行环境下,敢站出来讲真话的不多。

  “现实中不愿参与回扣的好医生被淘汰,坏医生反而得利。”胡卫民认为,如何激活内部监督,对遏制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显得尤为迫切。

  查处整治不够“给力”

  梳理近期一系列医疗回扣丑闻可看到,种种处理结果并不令公众满意。

  杭州“U盘回扣门”事件中,当地卫生部门曾公布以医院自查为主的调查结果,遭到广泛质疑。目前最终的处理结果尚未公布。

  此前宁波市第一医院的19名医生被查实收受回扣,最终仅两名医生被罚停止执业6个月,其余的被扣发奖金或批评教育。温州牵涉数十名医生的回扣事件,同样仅对3名医生进行了处罚,其中一名主任级医生,被降一级并罚款,另外两人被罚延期一年晋级。

  湖南、安徽等地一些医疗界老专家提出,以收受回扣数额的多少,作处分依据仍不够“给力”。若想真正整治,收受一次回扣便终止医生职业资格这样的“杀手锏”值得尝试。

  事实上,目前国内因收回扣被吊销执业资格的案例并不多见。胡卫民认为,一些医生因此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医院等有关管理部门,本来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也缺乏惩治的积极性。因此,还该让纪委、检察院等外部力量,牵头、参与整治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