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每一种新鲜事物一样,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所带来的也不只是资讯和生活便利,也会有低俗黄色内容,会有病毒木马,也会有人利用这个平台干一些违背社会正常规则的行为为自己谋取利益。近几年来,一些以“公关公司”或“营销公司”名义注册的公司,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品牌炒作、口碑维护等服务,甚至也能按客户指令进行密集发帖,诋毁、诽谤竞争对手。
继“黄祸”、木马病毒牟利之后出现了一种以操纵“水军”密集发帖为主要形式,以混淆网络视听,帮助“买凶者”达到某种非法目的的新型网络犯罪活动,幕后操纵的大量网络公关公司俨然成了网络上的黑社会。
12月1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了“网络黑社会”现象,潜伏在地下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一些网络营销司通过网络舆论宣传,达到打击竞争对手或提高企业声誉的目的,“网络黑社会”的行为甚至可以影响法院的判决。据专家对热点话题在网上的传播规律的分析,一度热炒的奇虎360离职员工爆黑幕、康师傅水源门等事件都表现出人为操作痕迹。此外,花钱找网络黑社会“公关”负面信息等破坏网络秩序的现象也很普遍。
有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这个工作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临时在网上招集来的发帖的人在行内被叫做“水军”。只要有时间上网,再加一点点耐心就可以轻轻松松,每天就能赚取几十到几百不等的外快。难怪一些营销公司不过几个员工,就敢号称自己手下有十万“水军”,这样看来也不奇怪了。
网络公关公司雇佣大量“水军”无理大放厥辞,不仅会搅乱正常的网络秩序,还会破坏诚信社会建设,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有序。一是企业雇佣“网络打手”炒作信息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二是网络公关公司可以删除某些官员的负面信息,不利于网络反腐工作开展;三是利用扭曲舆论的伎俩左右法官的判决结果,破坏了司法公正等。由此看来,网络打黑势在必行。
但网络打黑与传统的“黑社会”性质违法犯罪相比,最大的特征是其隐蔽性,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难于分辨决定了对“网络黑社会”实施打击不会像打击传统“黑社会”那样“容易”。以网络诋毁为例,同样是发帖,我们如何证明甲发的帖是在诽谤,而乙发的帖只是一个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论权,再比如,“网络黑社会”的危害往往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又给惩治“网络黑社会”带来了不少的障碍。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想要获取的信息。然而,当这一优点成了犯罪份子牟取私利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态度坚决地进行科学执法,执行法律规定,对不法分子严惩不怠,对于“网络黑社会”的空白之处,就有必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来予以解决,惩治“网络黑社会”创建正确又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是到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