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食品烟酒 >

问题奶粉竟获“质检证明” 流入市场存五大漏洞

时间:2010-02-08 06:17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经销商的监管盲区

  2008年底就有一些人频繁在广州市场上出现,要求收购奶粉。多位商家还强调,他们无法确定低价转售的奶粉是否三聚氰胺超标,因为其品牌并不在相关部门公布的名单上。

  2010年2月6日上午,广州中山八路婴儿用品市场内,一位专营奶粉生意的店主回忆,2008年10月份,与他往来的经销商亲自到他店内,将两个品牌的奶粉取走,并清付了亏损。最终,广州就地销毁了价值1亿元的1800吨问题奶粉,在工商、质检等部门监管下,奶粉被送往垃圾场或者水泥厂进行高温焚烧。

  但漏网之鱼同样存在。据广州几位商家透露,2008年底就有一些人频繁在市场上出现,要求收购奶粉。“大企业有实力回收奶粉,但有些杂牌子就难了。”在一德路开店的陈姓商人介绍,因为三鹿的冲击,奶粉市场萧条得厉害,国内的奶粉在广州市场上根本卖不出去。多位商家还强调,他们无法确定低价转售的奶粉是否三聚氰胺超标,因为其品牌并不在相关部门公布的名单上。

  从已经查处的两个案例看,无论是陕西的马双林,还是上海(从垃圾场捡回袋装奶粉再销售)的段同明,均是通过一些漏洞获得了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据早报记者了解,2008年查处过程中,重点主要集中在生产企业和奶源地上,对流动中的经销商关注不足,最终给问题奶粉的再度出现埋下了伏笔。

  2008年,中央多个部门联合表态,对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进行销毁处理。销毁问题奶粉的方式有深埋、焚烧和弃入垃圾场,成本则分为回收和销毁两块。此开销均由生产企业自行承担,加上奶粉生产成本,企业面临的亏损可想而知。

  不过,“三鹿事件”引发的三聚氰胺恐惧似乎很快就过去了。2009年四季度国内乳制品行业销售回暖,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37.8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35.9%。业内更是传出了“乳制品走出最艰难时刻”的论调。

  伴随着乳制品行业回暖的,是乳制品价格的上涨。早报记者了解到,2009年包括惠氏、美赞臣、雀巢等品牌都提高了配方奶的售价,涨幅在5%到10%。价格的上浮也刺激了手持问题奶粉的经销商。广州一德路某奶粉商铺主称,去年中期就曾有经销商前来自荐,称持有一批奶粉,可做低价处理。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也回忆:“2009年福建巴氏奶大会上,有饲料经销商告诉我,有奶粉经销商想把手中三聚氰胺含量达60%~70%的六、七万吨奶粉卖给他做饲料。”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