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奶”死灰复燃,背后有着怎样的启示?
奶粉商曝黑幕
现在,请将目光再次聚焦到4年前曾被我们曝光过“皮革奶”的山东。前文已经交代过,该省淄博市3月份被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存在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胶、食用蛋白制品的行为。
山东凯银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慧英说,4年前生产假牛奶的企业在当地已经不多了,“受三鹿奶粉事件与金融危机双重打击,大部分企业都坚持不下去,关门了”。
作为山东省为数不多的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乳品企业,凯银乳业也处于停产状态。贾慧英说,由于大企业拼命压价,抢占市场,凯银早在2007年就准备放弃乳制品生产,后来好不容易从海外争取到一笔融资,孰料就在签约前,曝出了三鹿奶粉事件,融资泡汤。
“三鹿事件对中国乳业打击很大,这一点,你从超市鲜奶销售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贾慧英说,市场信誉受到冲击,劣币驱逐良币,原本好好的一个市场就这样被乳制品行业自己给破坏了。“机器闲置在厂里,好可惜。”
对于一些尚在经营的小企业,贾慧英提醒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她听说有些企业在用奶粉还原生产乳制品、含乳饮料, “原料并不地道,你想,奶粉成本比鲜奶更高,但现在听说反而更低了。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因此没去核算过,但用正常的思维去想,也能明白了。”
陕西省某乳业公司的总经理陈明(化名)也有与贾慧英同样的感触,他说,乳品业这几年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陆续出了太多问题,把一个原本利国为民的好产业推至了老百姓不能接受、养牛户不能接受、企业不能接受的地步。
陈明认为乳品行业存在太多不规范,“几年前,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发生时,我曾对同行喊出口号——我们要把奶粉生产成能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去喝的产品。做食品行业实在是隐蔽的东西太多,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
虽然丑闻不断、危机不断,但陈明认为,这也客观促使了乳制品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我做了这么多年,觉得这几年乳制品的质量应该是历史上最好的”。
“但仍有个别企业铤而走险!”陈明告诉记者,这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低价的奶粉、乳制品、含乳饮料,他很奇怪怎么做得出来的,“全国原料奶价格相差不大啊!后来发现原来是加入了三聚氰胺、水解蛋白充当蛋白。”
“一些用奶粉做原料的乳制品企业,把关不严,片面追求低价,虽然按照国标检测蛋白指标,但是并不管原料真假的问题,这也支持了掺假行为。”
“还有,有些地方没有牛奶资源,却有乳品企业,有些地方资源少,却做成了大企业。”西安市奶牛乳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说,他此前就已经注意到网上有人推销水解蛋白的制造设备、技术,如果不是三聚氰胺的先例,晨园“皮革奶”也不会引起人们如此关注。“你去查一下有些地方有多少奶牛,能产多少奶粉?按照8公斤鲜奶产1公斤奶粉的比例,比如当地有200万吨鲜奶,却能产出50万吨奶粉,就可以查出多少造假成分。”
王伟民披露,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作坊式小企业,“利润很大,水解蛋白一吨1000多元,糊精粉一吨也就几千元,从利润角度肯定有造假积极性。”他说,按照正规成产流程,一吨奶粉的成本算上鲜奶、人工、水电等等至少2万元,但是用皮革水解蛋白与糊精粉等造假材料生产的假奶粉一吨成本不过四五千元。“这些假奶粉被卖给冷饮、乳制品、含乳饮料加工企业,贻害消费者。”
对此,陈明表示,他并不知道水解蛋白粉的售价,但是,一些原料厂奶粉能卖到一万三四千元一吨,“极其不正常! ”
“按照国家食品标签的要求,你添加了什么就必须标明什么,问题是,谁也不告诉谁,第一生产环节为产品达标添加了违禁物品,后面的加工环节同样为达标也在添加违禁物品,有些产品如果有三个加工环节,三个环节都加违禁物品,是不是超标就非常严重了?!”
这几年,陈明一直在和造假行为斗争,但是始终斗不过造假企业,以至于一度危及到自己企业的生存。“竞争并不公平,大企业压价,逼得小企业没办法生存,只好想歪脑筋。我本身也是奶粉供应商,我生产一吨奶粉,有些企业可以做到三吨,添加物是比较多的。”
陈明觉得很无奈,有一年他在省奶牛乳品行业西会开会,提出有几家大企业在低价收购奶粉,有购假嫌疑。他话刚说完,不到半小时,被他点名的企业公关经理电话就打到会场,“我们只能很尴尬地笑,就在这个会议上,我说,乳业巨头们应该肩负起国民健康的责任!”
陈明说,他不敢断言皮革水解蛋白是不是一个行业潜规则,“当初有人说三聚氰胺是行业潜规则,有很多人出来反对,不过,我觉得很有必要曝光这些造假行为,蛋白可以用水解蛋白,脂肪可以加棕榈油……”
陈明认为,现在消费者对奶业的信心降至冰点,晨园“皮革奶”事件再一次提醒奶业:已到一损俱损的边缘,一个失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的企业、行业,终将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