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蕴涵的巨大商机令众多世界汽车巨头垂涎并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正当中国车市一片阴霾的情况下,近一千万辆的年销量让中国车市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可即便现在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从价格上讲,它们毕竟属于高档消费品,消费者付出多年的积蓄,期望要得到的理所当然是高质量的商品和售后服务。然而,在质量与服务方面,某些车企却让消费者万般无奈。于是,许多消费者不得不发出一声无奈的感叹:我买得起车,却修不起。
一位姓吴的女车主介绍,2009年10月,她花20.2万元在大众进口汽车4s店购买了一辆型号为“新甲壳虫1984cc”的小轿车。“车的路码表显示2200公里左右时,车内显示屏上机油表内的警示灯忽然不停闪烁,于是我赶紧把车开进大众进口汽车4s店的售后维修站。”吴女士说,维修站的工作人员直接打开引擎盖,往里面加了一些机油就称“可以开走了”。
此后,行车公里数至5000公里、车内机油表的警示灯再次闪烁时,她按照最初维修站工作人员的方法加满了机油,哪知在行车公里数达到7500公里左右时,这辆进口“甲壳虫”又频亮机油警示灯。此时,吴女士开始担心这辆车的质量。
就机油表警示灯为何频报警的问题,吴女士来到了维修站。但她却被告知,由于电脑里没有查到该车的保养记录,不予维修。
后来,吴女士与维修站负责人沟通时提议:“能否先更换新的机油再观察下,并适当减免部分费用。”但吴女士的这一提议遭到对方的拒绝。
维修站负责人对此解释称,轿车在7500公里内3次出现“漏机油”的现象,需要消费者配合检测。双方为此产生纠纷。无奈之下,吴女士随后向南昌市东湖区消协投诉。
而北京的陈先生更无奈,2009年1月12日购买了一辆合资品牌SUV,没想到,刚刚加入有车族行列的陈先生还未及享受汽车带来的快乐,1月16日,汽车发动机故障灯开始常亮,同时出现发动机抖动和变速箱不换档的现象。第二天4S店修理后答复为“变速箱偶发性故障”,已排除。但是,几天之后车身开始抖动、噪音增大、熄火、变速箱不换档,大年初五的晚上发动机故障灯再次常亮,并且完全打不着火;2月1日车被4S店弄走,4S店答复说可能要3个星期才能弄好,要换变速箱,严重故障。
上述案例的发生,也许会令一些消费者对厂家的车辆甚至服务会失望,如果,出现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现象,那厂家的损失可就大了。并且,我们也看得出,车子故障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时间上、金钱上的损失,还有精神上体力上的损失,然而这一切间接损失却都要消费者自行承担,很少有厂商主动为消费者报销相关费用,更不用说给消费者一些精神上的补偿费用了。
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厂商和政府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很不到位,还有很多盲区没有包含在现有制度框架之内,汽车厂商和政府相关部门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保护消费者权益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汽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工业产品,一辆轿车平均装备了18000个零部件,而要保证这18000个零部件不存在任何问题,尤其是所有的配件都协调工作,对国产自主品牌来说,以现阶段的工业水平很难做百分之百的完美。既然产品无法做到完美无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售后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