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汽车行业 >

产能扩张冲动背后是市场 专家不需为企业"指点迷津"

时间:2009-09-22 12:30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牟修锐
  

  近日,中国三大豪华车生产商不约而同地向外释放了扩能的信号,预示着中国豪华车市场之战将再度升级。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7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奥迪共销售80265辆,同比增长14.8%,宝马销量达到45250辆,同比增长26.3%,梅赛德斯-奔驰销售了31700多辆,同比增幅达 49%。不管是高调、中调还是低调,在“全球下滑、中国独好”的形势下,奥迪、宝马、奔驰都选择了尽快扩能,以抓住国产豪华车市场销量不断走高的机会。(9月17日京华时报)

  豪华车争相扩能,大背景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在高速增长,现在是整个中国汽车业都在争相扩能,而不只是豪华车。这再次证明了“销售为王”的道理。早 20年,再富于想象力,也不会想到奔驰宝马会到中国生产。那时,宝马肯定地说不会到在中国生产,奔驰直到新千年还举棋不定,奥迪国产早一点,算是有眼光,但那时奥迪还不能和奔驰宝马相提并论。雷克萨斯那时连进口中国都没考虑,市场上少量的“林芝”,全都是“水货”。现在雷克萨斯在华销量猛增,但也还是说“ 要不要国产,关键在销量”。可见,无论是豪华车还是普通轿车,扩能的背后都是销量作为动力。

  我曾说过,对中国汽车企业的产能扩张冲动,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中国市场不像欧、美、日已经稳定和饱和,而是个不断增长的市场,而且是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成熟的市场,企业常常会因为盲目扩张而走向衰退、倒闭,而在中国近30年来,可曾有过哪个汽车公司是因为投资过度、产能扩张而倒闭的?多年来,尽管政府官员、“专家们”多次叫喊要防止产能过剩,结果每次都证明是官员、专家们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容”,即使一时出现了产能过剩,过两年也都被能消化,而且产能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一般也得两三年周期,所以我对产能过剩问题并不担忧。看看最近几年走过的历程,汽车公司遇到的最大的苦恼就是产能不足,即使是加班加点也供不应求,眼瞅着火爆的市场却拿不出产品去卖,那种损失是很现实的。既然大家都在说,今后中国市场将达到 2000万辆、甚至3000万辆规模,何必为“产能过剩”发愁,恐怕是现在的产能还“严重不足”。

  从市场策略来说,我觉得专家们更不用为企业担心,现在的企业领导早已不是那种拍脑门、闭眼睛做决策的庸才了,他们不仅拥有高学历,而且都有丰富的市场经验,此外还有董事会在控制风险。我敢断言,任何一个政府官员,任何一个专家,都没有企业领导人了解市场,不仅企业人员成天在市场上“泡”着,每家企业都有庞大的销售网络,那些遍布全国的4S店,都是他们的耳目喉舌,他们的信息无论总量还是时效都超过官员、专家十倍八倍。他们不仅了解自己,还了解竞争对手,的确对市场是“了如指掌”。而官员、专家所谓的“信息”,不过是经过企业过滤后有选择的报给他们的,不仅时效差,就是真实性都值得怀疑。要不官员、专家们的“预测”总是“十次预测九次错”,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实际上,企业家是很狡猾的,他们假装向你请教,叫你“老师”,其实心里门儿清,你不如他懂,他们装着一付谦虚的样子,只是想听你对事物的态度而已。所以奉劝官员专家们,千万不要对企业指手画脚,给企业“指点迷津”,否则就要落个“不懂装懂,贻笑大方”的下场。

  另外,做任何事都有风险,企业做决策有时是需要赌一赌的,不赌就不会赢。像今年的车市,原先预测市场会严重萎缩,增幅最高不会超过7%,因而很多企业都做了限产的安排,结果市场始终高速增长,各种车型都供应不上,结果是“赌”输了;而有些企业“盲目扩张”,结果大卖特卖,就赌赢了。“赌一把”的事情到处都有,就拿消费者买款车来说,很可能今天买了,第二天就降价。世界上谁能未卜先知,把未来半年、一年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先知、先觉,所谓走一步看三步,预知明年后年的事,那是不可能的,有这样的神仙,也不用去救市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