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主品牌再遭“抄袭事件”困扰。6月,中国汽车公司销售的中国双环CEO汽车因与宝马X5车型在外观上“相似”,以“侵权行为”遭到诉讼,最终败诉。7月长城精灵接到了意大利法院禁止其在欧盟销售的判决。似乎中国车企总是无法摆脱“模仿”的影响。
自主品牌屡次被指抄袭
据悉,双环以及长城两家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抄袭门的主角。在07年8月,双环小贵族就遭到德国戴-克集团的投诉。而长城汽车还未上市的“炫丽”也在去年4月被丰田投诉其抄袭旗下车型“Vizi威姿”。
是什么原因致使自主品牌屡屡成为“抄袭事件”的被告。对此长城汽车内部人事表示,现在汽车设计日趋雷同,大家都是站在前辈的肩旁上进行设计。同时,双环汽车信息文化中心经理张瑞则认为,自主品牌仍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模仿嫌疑。
面对指责,“这是自主品牌的必经阶段”的说法几乎成了众口一词。的确,自主品牌在崛起之时,与欧美当年的情形大不相同,面对市场细分化,自主品牌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果要独立研发一款全新的汽车,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的勇气,还有大把的钞票和与时俱进的观念。
虽然近几年自主品牌日子过得苦中带甜,资金比以前殷实了一些,但还尚未达到更新思路的高度。看看自己的收入,再看看自己的预算,对于研发,也是能省则省。勤俭持家,无可厚非。
何况日本和韩国在汽车产业起步阶段,都有过被汽车强势企业指责抄袭的案例。
逐见创新 摆脱抄袭阴影
虽然被国际同行送上法庭,但对主要市场在国内的本土品牌来说,也有法可依。回头看看这些备受争议的车型,无一不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查才获准出现在发改委的大名单上,进而一步步走向市场。有了法律的支持和政策的许可,就有理由挺胸抬头赚自己该赚的钱。
也许此举难免使跨国企业对“地方保护”感到不满,但在此类诉讼中,在我国,跨国企业的确还未有胜诉的先例。于是,便有了双环在德国输了官司,但这样的输,对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表现可谓毫发未伤。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由于长期在中国状告自主品牌侵权得不到支持,因此跨国车企选择在其本国市场起诉均得到成功,这种方式使自主品牌在国外的名誉受损。所以想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型车企,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难上加难。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外国老百姓对中国认识有限,因此我国汽车品牌的一点瑕疵都可能影响到他们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对中国的认识。
同时,在中国申诉失败的跨国企业,难免会因此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中国压力,例如电脑软件、影音制品等其他行业的诉讼案例在国际社会逐渐增多,这对未来我国汽车出口欧美等国家造成了一定阻碍。
业内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自主品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进行创新。其实,我们的自主品牌并非对此毫无作为,从各种迹象来看,奇瑞、吉利两个本土品牌的领军者,已经基本摆脱了借鉴的影子,开始大刀阔斧地在自主研发上尽情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为其他兄弟厂商树立了榜样,大踏步地在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