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7日,盖世汽车网对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S)总裁申屠献忠和汽车服务部总经理李卫东进行了专访,两位专业人士就中国汽车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取得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的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回答了记者的问题。本部分采访内容主要是关于新能源汽车检测规则制定、汽车产品质量等。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
盖世汽车网:有人认为,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五年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申屠献忠:是的。在不久前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汽车产业的总体目标已强调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思路正从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主要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变化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将产生何种显著影响?
申屠献忠: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飞跃般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还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水平——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助力非常明显。但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仅占产量的3%,也就是说我们的汽车业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内需市场。但在汽车企业产能的不断扩大,而国内市场又面临消化压力的情况下,有理由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一席之地。这将对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技术创新、性能提高、功能整合、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节能减排趋势的汽车产品和技术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有政策指出,2010-2020的10年中,国家工信部会投入超过1000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将会取得长足发展。大约有500亿元作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包括公共平台的联合研发,有300亿元作为新能源示范推广经费。SGS也正积极与国内的行业权威机构协作,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检测技术发展。
盖世汽车网: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所以对新能源汽车的检验规则、标准制定尚未成熟。SGS目前在这方面正在做哪些工作?
李卫东: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SGS目前正在加大对汽车动力电池测试的研发投入(相当于以后电动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国家也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化工作。中汽研负责标准的制定,并且已经成立工作组,我们会积极参与其中。在德国,SGS已经开始建立汽车动力电池的测试中心,该项目还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在中国,我们也已经投资开展动力电池的部分测试,也会建立测试中心等。
盖世汽车网: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永远是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悬剑。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
申屠献忠:汽车商品,由于其特殊性,一个小小的产品缺陷,都有可能危及消费者的行车安全乃至人身安全。因此,汽车质量安全,应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企业若要长久持续发展,必须更注重经营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产量,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品牌声誉,也是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的中国汽车部件企业,产品品质状况实际是两极分化的,有些企业非常关注自己产品的质量要求,会投入很大的成本在产品研发,质量监控和持续改善上,但是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低成本抢占市场的思维之中。低成本是中国产品的一个优势,但是如何合理的利用好这个优势,并弥补我们在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短板现象,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盖世汽车网:SGS在质量认证方面是否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
申屠献忠:SGS作为全球领先的检测认证机构,我们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服务了30多年,一直致力于向汽车行业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服务,如提供绿色环保测试如车内有机挥发物(VOC)测试、汽车材料的有害限用物质测试等;提供针对出口市场的欧盟汽车产品的E/e MARK准入认证服务,欧盟汽车报废指令(ELV)相关服务等;还提供汽车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测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验、体系认证及第三方审核、及油品测试等一揽子质量控制和改善方案。
例如,SGS通过QIP(质量提高解决方案)服务帮助国内某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提高生产质量——先评估工厂的不足,并提出改善方案,接着就有专门的技术专家到生产企业,实地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改善。半年内使他们的次品率由20000多PPM降低到3000PPM,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盖世汽车网:国内汽车企业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意识是否已经有较大的提升?
李卫东:这个关系到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除了汽车数量上的增加,每家整车厂在新车型升级和改进方面正在加快速度,不仅投入研发费用,同时还包括测试。国内的汽车企业通过过去5-10年的学习和发展,认清了质量控制不仅仅局限在生产过程,而是从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很多公司都会在产品验证(DV)和工艺确认(PV)两方面加大投入。我们帮助他们在前期就把好质量这一关,包括体系认证,过程中的质量提升等等,从“帮助客户发现问题”转变为“帮助客户预防问题”。
盖世汽车网:今年央视曝光某些企业轮胎在制作过程中将一些废料及半成品等返炼胶混入新料中过量使用。请问您对该事件是如何评价的?SGS对于橡胶产品的质量认证有怎样的流程?
申屠献忠:其实不光是曝光的轮胎有问题,据我们所知大多数的塑胶件生产企业都会有报废料回炉的问题,这是出于控制成本和节约资源的原因会选择再利用这些报废材料。但是具体能在新料中掺杂多少回料,掺入后会产生什么结果,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何种影响,这是需要严格论证和研究的。我们也接触过一些客户,他们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这一类的研发测试上,最终制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当然,在脱离了研究论证结果的前提下,随意的掺入回料,就是对产品质量的不负责任。SGS在塑胶产品的成分分析,老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已在上海、广州、天津、武汉、重庆等地都设立了材料实验室,可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
李卫东:一般工艺过程中是有强制规定的,或者整车厂要求,或者是供应商自己在研发阶段规定回料比例。一旦回料比例经由厂家的客户确定之后,不能随意更改。内饰件若过度使用回料,在阳光照射下,会造成褪色、老化、掉皮等情况。而轮胎这样的安全件,违反比例使用返炼胶更是会带来致命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