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所进行的技术和产业储备,就是为顺应这样的大势:即力争不再“承接”发达国家的转移型产业,而是直接“替代或同步于”发达国家的有关产业。
日前,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主办了一场关于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讨会,会议认为,该技术将是我国显示技术超越国际显示技术水平的最好契机。
几乎与此同时,韩国三星移动显示公司执行副总裁金相秀在全球顶级的显示领域大会──信息显示学会(SID)上断言,主动矩阵式OLED(AMOLED)可望在2015年成为大尺寸电视机的主流技术。
跟PDP(等离子)、LCD(液晶)一样,在普通人甚至还不了解这些被拼写在一起的字母有何意义的时候,国际顶尖制造商已经把实验室技术送上生产线,摆进大卖场。在彩电进入平板时代的10年来,技术更替引发的产业转型,已经对全球电子工业的利益分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彩电制造业已经沦入价值链的末端。
长虹集团正在试图借助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来改善中国彩电制造企业在过去几年中的困境,其旗下负责OLED项目的虹视公司已经拥有技术专利116件,其中70%多属于重要专利,另外,该公司还有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OLED显示屏生产线。实际上,不仅仅是OLED,在等离子、液晶等显示领域向产业链上游的转移和超越中,长虹也已经走在中国彩电企业的前面。
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曾经表示,长虹所进行的技术和产业储备,就是为顺应这样的大势:即力争不再“承接”发达国家的转移型产业,而是直接“替代或同步于”发达国家的有关产业。
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
前方的前方
尽管去年国务院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将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列入重点扶持的六大重大项目之一,但遍地开花的液晶面板、模组生产线,暂时仍无法缓解彩电制造企业缺芯少屏的困扰。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拥而上地投资液晶面板生产线并不是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中国彩电企业要想返回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重拾CRT时代的辉煌,必须依靠技术跟踪能力和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精准预判。
6年前,长虹集团的少帅赵勇履新不久,就确定了此后被广为传扬的三个坐标战略,其中的一个坐标维度就是“沿着产业价值链的方向,向关键部品、集成电路和嵌入式软件开发进军”。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战略,特别是对于6年前那个只会做彩电、卖彩电的长虹而言。向产业链上游突围的行动从4年前开始,在舆论的广泛质疑声中,长虹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破土动工,到今年1月,长虹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只用9个月就完成良品率的爬坡,实现全面量产。跻身全球面板专利俱乐部的长虹并未停步,除与友达合资投建液晶面板生产线之外,还与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虹视公司,正式进军OLED产业。
长虹内部人士介绍,长虹进入OLED产业和进军PDP战略出发点并不相同。进入PDP领域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化公司主业,建立核心竞争力;而进入OLED领域则更多的出于对下一代技术的积累。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更是直言,在材料的研发方面OLED与等离子是相通的,长虹在等离子时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对将来OLED的发展将非常有帮助。
分析人士认为,等离子、液晶和OLED的三管齐下成就了长虹立体式的战略布局,而只有像长虹这样从根本的核心技术入手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彩电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应用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才会真正培养一群高端人才,这也是长虹“产业报国”精神的一种延续和发扬。
长虹正在成为一个能够“向前看”的企业,在长虹管理层看来,对产业未来的预判和基于这些预判的大胆投入,将奠定这个50年国企未来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