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维修的产业化进程中,由于没有明码标价,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维修服务收费难、价格纠纷多的情况,消费者甚至对于维修服务的诚信经营和行业职业道德产生质疑。
据透露,家电保修期后出故障或需要更换零件,收费标准往往是五花八门,这便给了一些企业或维修网点以“暴利”的空间。
按《规定》要求,明码标价应做到价目齐全,公示内容除了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还应包括修理辅料、零配件的品名等。但记者在对广州部分家电维修网点调查发现,不仅路边店、社区店等几乎均未对维修价格进行公示,一些品牌的特约维修点也只是对检测费、修理费和上门服务费进行公示,对于维修零配件的价格则大多忽略了。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种产品上的同一种零件,各地维修成本也有所差异,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因此,价格手册的印制成本高,工作量巨大;同时,由于《规定》中要求,价格手册应由当地物价部门监制,造成手册的印制周期也较长。于是,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还有一些企业图省事,怕麻烦,因此上门维修便没有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