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医疗健康 >

骗子冒充医生回访10年前病人诈骗三千元

时间:2010-10-27 14:46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
  

  疾病、住院时间、私人电话……全被“骗子”掌握。长沙宋先生10年前在医院做过手术,近日,他接到冒充医生的回访电话,并被忽悠去购买了近3000元的“特效药”。

  近期,有多人向本报反映接到了类似诈骗电话,究竟骗子是如何获取患者信息的呢?对此,市民质疑,很多医院与商家都有这样的“业务”往来。

  骗局

  手术10年后“医生”来回访

  今年9月20日,家住伍家岭的宋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宋伯伯,你身体最近还好吧。我是医院的周医生,想给您术后恢复情况做个健康回访。”10年前,宋先生因为脑瘤在湘雅医院35病室做过手术,医生的这次回访,虽然时间有点长,不过还是让老人非常惊喜。很快,他就将自己的详细家庭住址告诉了对方。

  当日下午,一男一女两位“医生”敲开了宋先生的家门。两人坐下拿出一台仪器为宋先生“体检”。经过一番详细的“问诊”,医生告诉宋先生,手术后长期服药对身体的各个脏器损害较大,如果不及时调理,会患上肾炎,严重的还会导致肾衰竭。

  “我手术后一直在吃药,这可怎么办?”看到宋先生着急,两位“医生”忙安慰说,“我们先帮您开些‘特效药’调理,看病情可不可以控制。”宋先生前后花了3000多元,服下了“医生”邮寄过来的4包中草药。

  3000元特效药只是普通中药材

  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10月24日,宋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湘雅医院35病室联系周医生。结果发现,这里根本没有此人。情急之下,宋先生将没吃完的部分“特效药”拿到医院鉴定,结果发现都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补养品。

  “医院的回访制度,一般是针对出院一年以内的病人进行,对10年以前的病人一般是不可能进行回访的。”护士长告诉宋先生,“回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心理咨询和卫生常识,医生是绝对不允许私自售药的。”

  这是一个骗局!宋先生惊讶之余,不禁纳闷:“我只住过一次院,住院时要给医生报单位、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详细信息,而这些信息从未在其他医疗机构填写过。骗子是如何获取我的就医信息的呢?”

  患者质疑

  医院保护就医信息不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患者都质疑医院保护就医信息不力。今年6月,在长沙某医院住院生子的黄女士说,出院后的几个月,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推销母婴用品的电话,这些商家对黄女士的职业、住址以及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

  黄女士一直以为商家是凭私人关系向医院了解到自己的资料,直到后来,她才从一名经常送货上门的推销员口中得知,是医院将产妇的详细资料“卖”给了商家。该推销员还告诉黄女士,长沙很多医院都有这样的“业务”往来。

  业内人士指出,这几年,各大医院在服务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比如把收费窗口放低、敞开;安排专门的导医人员,引导患者合理就诊等。但对于如何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问题,大部分医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该人士表示,其实医院完全可以把姓名用编号来代替,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就医,也不会泄露患者的隐私。

  医院回应

  病人信息严格管理,泄露的可能性很小

  无独有偶 ,就在宋先生发现被骗的当天,一位曾在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女士也接到类似诈骗电话,好在该女士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才避免了损失。

  究竟是谁泄露了病人的住院资料,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呢?记者采访了两家医院,得到的答复大体一致: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医院对这些信息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一般会封存备档,泄露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有机构或者个人串通起来贩卖就医者资料,这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医院一定会联合有关机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一位医生这样对记者说。

  湘雅医院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患者在求医过程中都不太注意对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的保密,也没有对自己各项检查单据的安全性给予过多的考虑,这容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他介绍,很多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少,骗子随便讲几个医学名词就把他当成了专家,交谈过程中患者无意间就抖出了许多就医信息。

  互动

  你是否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后的麻烦事,平时生活中哪些不注意的小细节最易泄露自己的“隐私”,欢迎拨打本报热线0731-84326110,给大家提提醒。(三湘都市报 刘璋景 石小芬)

(责任编辑:周苗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