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医疗健康 >

中央定调新医改方向 新方案今年出台(图)

时间:2008-03-11 14:57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刘薇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医药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在今年两会上,医改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2006年,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一份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正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悄然酝酿。虽然方案制定者集体保持沉默,但中国新医改并未裹足不前。

  这一年,中央高层为医改定调,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统一了争论多时的医改方向之争;这一年,11部委抽调精兵组成医改协调小组,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各方意见;这一年,9大医改课题全国招标,凝聚各方之力,求解医改难题。

深入改革迫在眉睫

中央定调医改方向


  “医改很难,很复杂。”这几乎是每一个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政府官员必然提到的一句话。与此同时,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场深入的改革迫在眉睫。

  2006年,是新医改方案酝酿和形成的关键一年,对于若干年中国的医改走向至关重要。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公立医院管理。”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中央以最高会议决议的方式,明确医改的方向。这个方向的提出,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尚属首次。

  许多关注医改的人都注意到,就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不久,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组织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被邀请进中南海,介绍了国外的医改经验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关系。学习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医改方向。“一般来讲,集体学习的内容就代表了目前中央正在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团分析说。在2006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再次强调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宣言和表态显示,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之争,在决策层已经取得了一致。最高层为医改方向一锤定音。

  “中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就是给人民一个明确的承诺。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政府要承担责任,要投钱,要让人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卫生保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前副部长朱庆生分析说,这是2006年医改的一个最大动作和进展。

11部委成立协调小组

医改新方案运筹帐中


  高强,中国卫生部部长,当“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时,他也成了媒体追堵的对象。

  2006年,以高强为首的卫生部联手10部委,着手设计新医改方案。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与中国的医改进程,早在199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而揭开了中国医改大序幕。

  当时,高强任职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在此之前,他从事的是与卫生毫不相干的财政工作。

  这个改革,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个内容,卫生界人士俗称其为“三项改革”。然而,这项改革从一开始就时运不济,屡次中止———1998年的大洪水,2004年非典来袭,接下来又是禽流感,一直到2005年,没有一项内容真正贯彻到位。

  非典期间,高强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防治组组长,2005年4月27日,正式成为卫生部部长。对于自己曾经参与的改革,高强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谁也没有说过三项改革是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的方向没有一点问题,只是没有落实到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