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医疗健康 >

灾后心理援助相关问题

时间:2008-05-22 23:14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主持人]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今天中国政府网邀请到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就灾后心理援助相关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05-22 09:24]

  [时勘]您好,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05-22 09:25]

  [网民乐呵呵生活]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人从电视播报的画面中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被从瓦砾中营救出来的孩子,大多并没有哭喊,他们表情麻木、迟滞,似乎对外界失去反应能力,这种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一些幸存的成年人身上。大灾以后,普遍出现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样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您了解现在灾区群众普遍的心理状态怎样?[05-22 09:26]

  [时勘]首先我作为一个公民,也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我在这里再次对这次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中受难的民众表示深切的哀悼。大的灾害以后,我先谈谈对总体情况的一些看法。总体来讲,这次灾难因为死亡人数已经4万多人,再加上目前还不明下落的还有3万多人,地震的惨烈程度应该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05-22 09:26]

  [时勘]人们应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表现在生理上的。由于亲眼目睹大的灾难,人们原有的平静心情被彻底打破了,在生理本能下必然产生焦虑。在行为上来讲,可能会出现慌乱的行为,包括在余震的时候,现在有一种恐惧,实际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完全是麻木了,麻木就会导致人在应对各种情况的时候反应比较慢,这个时候可能会造成新的伤害。另外就是惊恐,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非常敏感,这就不利于我们作出一些正确的判断。总体讲,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05-22 09:27]

  [时勘]面对这种大的惊恐,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数月后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问题。网友们,特别是在灾区的一些网友,我想谈谈怎么样看待这些孩子,他们跟成人行为表现的一些差别。作为儿童来讲,他跟成人相比较,因为他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比成人不太成熟些,特别是年龄小,他可能表现的更加明确,他无法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转移的方式,比如说转移到生理和行为上,比如说睡眠不好、神情呆滞、做恶梦、不说话,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宣泄,按照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非常感谢第一位网友给我们发来帖子,大家针对这方面还有什么问题,我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05-22 09:28]

  [主持人]对于孩子的关注特别多,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关注,他们相对来说也是弱势群体,还有就是在这次地震当中,很多房屋校舍坍塌,对于他们的心理关注是今天很多网友问的非常重要的内容。网民“你能看得见”问:一次地震让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这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对这些孤儿应该实施怎样的心理援助?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那些准备收养灾区孤儿的人有哪些需要提醒的?[05-22 09:29]

  [时勘]这位网友问的问题是比较专业的问题。孤儿或者这次在大的浩劫和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学校里面,6层楼高的大楼一下子垮塌到1米多高,有的人被抢救出来,但是他看到他的同伴是亲眼所见的。现在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孤儿,我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我有六点建议供大家参考。[05-22 09:32]

  [时勘]第一,援助孤儿的时候,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他原来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无法去替代他们,最好是亲友来领养是最好的。很多很有善心的网友要去领养他,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让他去找到新的平衡,想办法去跟他建立一种平衡,来替代他的父母。[05-22 09:33]

  [时勘]第二,要告诉他,所观察到的情况未必都是真的。人在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自己在情急情况下,当时情况来不及观察。要让他正视,有些情况未必是真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办法。[05-22 09:37]

  [时勘]第三,要重建这个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恐慌?一个是这件事情他感到不熟悉,另一个就是他感到他不能控制或者保护人不能替他进行控制,现在恢复他的这种控制感。比如说在四川绵阳,建了新的学校之后,现在编班,做一些活动,首先是握拳头,然后是拥抱,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集体。[05-22 09:37]

  [时勘]第四,要了解和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他说的语言系统可能更加明朗一些,但他会稍稍有一点儿歇斯底里,比如哭或者叫出来。[05-22 09:38]

  [时勘]第五,你要真正领养这个孩子,他会在短时间里出现行为的退化和混乱。这个时候一定要容忍。[05-22 09:38]
  [时勘]第六,孩子们会去归因。什么事情发生了,它的原因是什么,像现在小孩考试考差了,他就说老师把题压偏了,考试考好了就说自己是个天才。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对做错,更好的让孩子归因。[05-22 09:38]

  [时勘]即使不去领养孩子,在和这些儿童接触的时候,建议网友朋友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跟他们交流。[05-22 09:39]
  [主持人]从灾难的恐慌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开始陷入了失去亲人的悲恸中,而我们的救援人员、记者亲身经历了大灾的场面之后,精神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网民“北极星眼泪”问:对不同人群应如何进行心理援助?比如说在一线的武警战士、医生、记者以及不在灾区的人?[05-22 09:39]

  [时勘]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我在这里先讲一个概念让大家了解这个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PTSD,就是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在经历一种大的灾难引发的时候,一个是亲历者,一个是旁观者,都可能引发一种焦虑状态,它的特征体现为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等,这种状况是大家要注意的,这种情况也包括救援人员。[05-22 09:41]

  [时勘]PTSD有一个发生率,一般是在1.5%—70%之间。举个例子,唐山大地震,PTSD很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像越战之后,PTSD非常严重。在一年以后再来看,当时PTSD的发生率从18.48%提高到了22.17%。所以今天中国政府网来谈这个事,说明政府关注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次汶川大地震是8.0级,还有很多余震。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症状主要体现在不断的重现创伤性的体验,挥之不去。[05-22 09:42]

  [时勘]比如说主持人你每天涉及到这些问题,你自己要保重。像网友自己每天在网上看,特别是灾区的救援人员,首先有创伤性体验。第二是警惕性升高,睡觉睡不着。第三,对相似的情景就回避。你别跟我说5.12那天下午的事。还有就是亲人的死难会遭受很大打击。这位网友问到的问题,就是怎么关心救援人员。我提出三条:第一,身,身体。第二,心,心理。第三,灵,灵魂。在灾区救援再困难、再紧张不要忘记吃饭、睡觉,而且要注意疫病的传染。第二,心理上要避免过多的自责,特别是我们看到有些情景里面讲,在下面坚持了七八十个小时的人,在上来以前都能说我能顶住,结果上来抢救十分钟又遇难了,结果医护人员就哭,觉得对不起。第三,对成功失败的一些理解,对人生的看法。[05-22 09:43]

  [时勘]下面针对刚才所说的几点,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说一下。[05-22 09:45]

  [时勘]第一,军人。特别是军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的孩子,他的这种家庭背景,特别是独生子女偏多,对军人的要求,是要求他勇敢、冲在前面,实际上某种情况下要注意平衡。所以作为军队管理人员,第一,合理的作息,注意安全,注意自己预防后期的传染病。我们在采访的时候看到有些军人戴着口罩,有些军人由于天气热就把口罩摘下来,这个要注意。第二就是多和战友多沟通,分享抗震救灾的经验。另外就是建议给军队提供一些电话,军人们抽空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这个是很关键的。如果当地没有这个条件,班长可以带着一个班依次给家里报平安,还有就是我们家里人给他们发个短信。还有就是军民互助还是很感人的,这对军人的心理健康也很有好处。[05-22 09:48]

  [时勘]第二,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的受灾群众,现在医院死亡人数已经三四千人了,这是亲眼直接刺激。还有就是新闻记者在一线,新闻记者的心情是一样的。还有就是这些护士都是女性,女性的情感会更加敏锐。你在野外时,卫生条件差一些,长期的奔波、长期的报道,这个时候更容易产生疲劳。在灾区医疗条件有限,不能有效的救治伤员,医生护士,特别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新闻工作者特别容易产生自责和内疚。不管是记者还是医护人员,我提四点建议:1.注意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自己受感染。2.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要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的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我们的医护人员和记者同志,今天已经是第10天了,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应该抢救。医护人员的职业不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情,实际上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记者同伴之间要交流,要适度的宣泄,医护人员也要在一起交流,这个灾难并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所以医护人员也不是万能的。[05-22 09:48]

  [时勘]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即使患者出院了,我觉得灾区那些已经康复的受灾朋友有时候也可以跟你认识的那些医生、护士发个短信,这对医护人员,还有军人,都有很好的心理抚慰的作用。[05-22 09:52]

  [时勘]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群,我想说一点我的想法,现在有些民间志愿者真的很感人,他们有的不告诉家人,悄悄就去援助去了,民间志愿者真的非常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包括各位网友朋友和灾区的志愿者现在有几点要注意。第一,去了以后一定要跟当地政府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第二,避免盲目行动,一定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后勤保障。第三,遇到挫折要乐观自信。因为你这种非政府行为,受社会关注可能少一点,这个时候要学会表达和求助。第四,要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心胸坦荡,要深信志愿者工作是神圣高尚的工作。最后,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成都,医院现在的护理人员少了,大学生就到医院里面去,他们做一些帮助。[05-22 09:56]

  [时勘]这位网友说到我们现在和灾区相隔这么远,我们能不能为灾区做点什么事情。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些办法可以用于观察周围的人。可能我们经历这些东西,看受灾的照片,可能在周围,特别是有些人在心理上本身就比较脆弱。比如我们管理学院的学生,他们并不在灾区,但有些研究所就在成都那边,有很多人都是他们认识的人。所以我跟他们讲,自己首先要把自己把控好。[05-22 09:57]

  [网民 告诉你我]现在电视、广播报纸都在报道灾区的情况,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样长时间的悲痛会不会引发心理问题?是否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普通百姓,专家有哪些需要提醒的?[05-22 10:01]

  [时勘]我觉得对于普通老百姓,我在这里讲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因为地震灾害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去世、受难,心理学研究了一个人,不管是旁观者还是亲身经历人,我们要了解一个“沮丧反应”。第一个阶段或者出现麻木或者出现敏感,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容易出现埋怨、自责、后悔的情况,再严重一些就回转到抑郁症状,它不是抑郁症。这段过了之后才能进入恢复期,才能正常生活。[05-22 10:01]

  [时勘]下面我给大家提供四种方法。第一,用心倾听他的心声。就是说如果有些人有了这种问题,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我们现在大约有50多支队伍进入到灾区,我们心理所已经派了3支队伍去了,目前阶段,我们觉得大家都处于怎么去关爱。找一个时间、地点让你感觉有问题的人能够安全的表达出赈灾后的感觉。和他交流时要用目光注视他,要有适当的支持。比如说我和主持人,我们俩个交流时就有一个眼神交流,要专心听他讲,不要做其他的事情。心理援助是听和说的艺术,听是最重要的。说大自然赋予人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舌头,这是一个温和的暗示,你要去倾听时一定是听多于说。其实网友朋友都可以做到。[05-22 10:03]

  [时勘]第二,在谈的过程当中,他有时候说不明白的时候,你可以问一点开放式的问题,就有点像主持人问我“你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什么的事”,“你是不是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呀?对你来讲最困难的是什么呢”,比如你觉得时老师讲的太罗嗦,你可以说“你讲的第一个方法我已经听明白了,你是不是可以讲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语调,甚至是有一点肢体动作来表达。还有就是尊重情感表达。特别是受灾的群众,他自己失去了亲人,你要尊重他的哀伤。现在电视里经常出现一点“不要哭,要坚强一些,甚至说一些你是男孩子,更要坚强”。这种出发点是好的,我可以理解,但对于情感宣泄未必有利。就像那天在天安门默哀之后,排山倒海的说“中国加油、四川加油”,这就是一种宣泄的方法。应该让经历过痛苦的人发泄出来、宣泄出来。[05-22 10:06]

  [时勘]第三,陪伴解决问题。每一个网友其实都可以尝试去找一个受灾的群众,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助关系。我们在这里提个建议,今天在网上的网友们,有来自灾区的网友和不是来自灾区的网友,中国政府网在中间做一个桥梁,大家相互之间“我跟你认识了”,比如说我做节目的时候,我们在网上就认识了,这可以是一个互助关系。另外就是帮助他理清轻重缓急。还有就是协助他理顺还有没有其他资源和援助,比如现在医院里有些孩子是孤儿,医生在照顾他们时能不能把他的亲友找到。比如一些网站都有专门的寻亲情况,这样可以帮助他找一些更好的资源。对于成年人,帮助他们设立重新恢复生活的目标,他只要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我们就表扬他、鼓励他。[05-22 10:09]

  [时勘]第四,面对灾难,幸存者要学会原谅自己。随着我们的抢救越来越接近后期,当然可能还会有奇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事实,失踪的人可能就要逐步归到遇难人名单当中,这个时候自责,经常说的话“为什么死的是他不是我呢?”。这次主要是在上课时间,所以这次青少年遇难人数比较多一些。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原谅自己。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办法,灾区各个社区能不能设置一些灵堂,让他去哀悼。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举行告别仪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体验,这个可以等几周,但可以准备。还有就是可以在网上寄托哀思。最重要的就是举行道别和纪念仪式,让他们知道已离去的亲人和朋友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05-22 10:11]

  [时勘]我简单重复一下:一,用心倾听他的心声。二,尊重情绪表达。三,陪伴解决问题。四,面对灾难,原谅自己。[05-22 10:15]

  [主持人]在抗震救灾宣传中,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民“迈克尔泰森”说:请问在影响和引导网民情绪、帮助网民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上,您认为媒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05-22 10:16]

  [时勘]我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真诚地感谢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包括今天的主持人以及在中国政府网工作的同志,以及现在协助我们做一些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其实这次事件,不仅这次,包括前一次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新闻媒体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还要感谢我们政府,我们政府在新闻报道这方面来讲,得到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人民、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就是新闻的透明性,信息来源还是主要靠新闻工作者,包括网络系统、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我们怎么进行正确的引导呢?首先讲一个概念,灾害事件最主要的就是风险认知,同样是一个事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报道它时,对于各种受众,实际上反映是不一样的。举个简单例子,大家看到这是一个杯子,杯子的水正好是一半的时候,这同样是一种信息,我们在灾害事件过程中,还是要适度地向正面信息转移。比如说我报道抢救100个人,死亡了5个人,抢救出95个人,那我们更希望报道的是救活了95个人,这个在人的心理反映过程中,并不是我们回避事实,在灾害报道中,对信息的方向性是很关键的。[05-22 10:18]

  [时勘]第二,谣言。比如说在SARS期间,当时在广州就出现过说打个照面就会把SARS传染过来了。5.12下午也有人传说晚上北京也有地震,但政府马上出来辟谣。新闻媒体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就是没有传这个谣言。针对这种情况,记者最大的责任就是用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去公布,这样有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所以记者朋友们在这次过程中,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新闻工作者的能动性,加强新闻的透明。总的来讲,在谣言控制里有一个从众效应,有个教授叫阿西,他找了7个人来看一个线段,这个线段和对比线段当中最短的一个是相同长度的,安排他在第五个进行对比,前面四个人都是认为是和第二短的线段同样长度的时候,他会觉得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他最后就照着大家的意思讲了。这就是谣言的传播效应。[05-22 10:23]

  [主持人]这次地震发生之后,我们国家在第一时间就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我们的媒体行动也很快,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到心理援助救助的速度也非常快。网民“随我漂泊”问:据我了解,地震后,中科院心理所也派专家前往灾区进行心理援助。他们是什么时候去的?去了多少人?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为受灾人员提供了哪些帮助?[05-22 10:29]

  [时勘]在5月12日的下午,当时我在科学院管理学院,我们心理所的所长张侃教授是国务院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马上到科技部开会,另外北京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北师大的教授都分别到教育部和卫生部开会,很快就行动起来。但我们这次行动有三个大的学会,首先是中国心理学学会,张侃同志是心理学学会会长,心理所派出第一支队伍是在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去了三个人。管理学院也派了救助人员去。现在我们的成都分院就在灾区。中国心理学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把呼吁发布到全国31个省区市,当时我们就编制出4套心理手册。另外就是一些志愿者,他们组织了海内外的学生赶赴灾区。[05-22 10:30]

  [时勘]北京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小学,到中学都有不同心理辅导手册。现在中国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大概有几千人。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由四川省科技厅进行统一指挥,由张侃同志做主要联络人。现在最可敬的就是唐山去的志愿者徐老师,胡锦涛同志和他握手并嘱咐他运用唐山地震的经验把心理援助工作做好。[05-22 10:43]

  [时勘]最近台湾大学心理系、辅仁大学的援助队伍都到灾区了,可以说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一个是反映社会进步了,对心理学要求高了。另一个就是中国心理学学会已经举办过第28届心理学大会,我们在国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学团队。但是从心理学学会和心理卫生学会的总体人数和13亿人相比,我们的人数还很不够。我认为心理援助不光靠热情,更要强调科学性。我觉得通过这次地震的心理学应对,我们中国心理学也会逐渐走上成熟,来适应发展要求。[05-22 10:44]

  [网民 满眼悲凉]据我了解,心理干预多是一对一进行的。我们派出专家组到灾区,面对如此众多的受灾群众,心理干预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到底能到什么程度?[05-22 10:44]

  [时勘]这个问题问的相当专业。我觉得分两种情况,特别是PTSD比较严重的灾民,那还得一对一。最简单的提出一些办法,比如对婴幼儿来讲,要避免不必要的短期分离,就地取材,通过一些游戏道具,帮助他来适应。小学儿童必须一个一个的来,对这些孩子要倾听和容忍他重复这种事件,要让他说确实害怕,给他读故事。有时他半夜三更说我今天害怕,阿姨,我能不能跟你一块睡,这种情况也要陪伴他。中学生就要鼓励他谈对家人以及对灾难的经验感受,这个时候出现羞愧、哀痛是正常的,因为中学生已经进入少年期,要去寻找自己的自尊,要让他有成功的感觉。还有就是个别咨询,一对一,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和心理所、北大、北师大做一些心理治疗,一对一是非常关键的,但相对来讲是比较严重的情况。[05-22 10:45]

  [时勘]另外,我们现在有一个做法就是通过专业人员对有一定的教育和咨询基础的进行面积比较大的培训。今天中国教育一台早上9点半连续播地震灾难心理面对,像这类节目就是培训那些培训者,中国政府网的网友也可以看到。[05-22 10:47]

  [时勘]这位网友问的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团体的培训办法,就是一次把问题相似的人放在一起,这是有的。团体辅导,比如对失去子女的家长们,大家同病相怜,甚至都是一个中学失去孩子的家长,这是同质性团体的培训,有助于家长重新去亲近社会,这种同质亲人在一起会得到相互支持。比如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就是同质性的人在一起讨论,孩子们也可以这样做,军人也可以这样做,医护人员也可以这样做。[05-22 10:50]

  [时勘]另外,在必要的时候,我建议在灾区,一个是对领养孩子的父母我们要做一些测量,看他够不够条件。另外,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怎么样去帮助那些孩子重新适应社会。必要的时候,我建议四川灾区可以办一些针对性的培训班。总体来讲,应该是多样化的训练,一对一是一种办法,团体培训是一种办法,网络培训是一种办法,但更多情况还是需要面对面的进行。 [05-22 10:52]

  [时勘]最近关于团体培训这块,还可以进行压力管理训练。我们总体认为,首先还是要尊重个体水平的,像一些企业里,这次我知道东电在绵阳地区有几个大的企业,昨天国资委发布大概损失300多亿,这个在灾后恢复来讲,可以对他们的职工做一些压力管理培训。[05-22 10:52]

  [网友 宜谦]我在电波里听到唐山人民对灾区的支援非常踊跃,我觉得那些经历过32年前大地震的唐山人应组织起来为灾区的幸存者做心理疏导,这是别人目前无法做到的。因为唐山地震和这次灾难是性质相同的灾难,他们有相同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只有唐山人才能够有效的把陷入心灵困境的人们逐步带出来,让他们看到他们的未来也能够像唐山人一样有新的生活,也一样能够坚强起来、乐观起来!但是心灵的创伤最终还是需要时间才能弥合,祝愿他们早日坚强起来,开始新的生活![05-22 10:54]

  [时勘]我觉得这位网友讲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最后那句话,最终心灵创伤的弥合确实是需要时间的。就像我们讲到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唐山半年以后这个症状更加突出一些。对于唐山人民更多的提出来到灾区帮助,我觉得可以选拔一些有条件的人去做这个工作,唐山市几个医院的院长组成救护队,包括有些都是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师。其实现在在灾区,唐山人是很多的。我自己是这样想的,唐山很多同志灾后还受了伤,这些伤残同志可以用其他一些方式,新闻界可以把他们战胜伤痛的一些经验,包括在治疗上怎么配合的,他现身说法,这样容易让大家接受。[05-22 10:55]

  [时勘]唐山地震发生时在孤儿学校,PTSD会维持很长时间的,唐山孤儿在电台里讲,从10岁家里受灾,从他10岁开始到结婚以前,他从来不提父母两个字。当时比较注意的就是生活条件的保障,大家互相关心。他直到什么时间才说爸爸妈妈呢?就是他结婚,有了孩子以后。他把这点讲出来其实是提醒政府,特别是从事心理援助的人,我们也要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因此,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有一部分唐山的同志,比如说医院院长过去经历,有一定的经验,然后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做,我想效果会更好一点。[05-22 10:56]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对于伤残者的心理援助,很多网友提到这个问题。网民“不怕拒绝”问:在地震中很多人不仅失去亲人,而且也落下终身残疾,对他们来说,活下去成为非常艰难的任务。应该对他们实施怎样的心理援助,使他们逐渐树立生活的信心?[05-22 11:00]

  [时勘]病情危重期间,他们有些表现就是紧张恐怖,再加上他送到医院正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抢救紧张氛围和病人难以解除的痛苦会加剧病人紧张痛苦的加剧,所以医护人员,包括亲友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很慌乱。有些病人会因此不想治疗了,绝望了。还有就是他稳定以后会急于了解病情,或者由于自己的病情危重,要求所有人对他的病高度负责任,要求医护人员用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来保障,其实我们已经这样做了,但他要求一刻不能离开他。同时还可能存在猜疑,只要别人在这个房间里说点什么,他就会觉得医护人员是不是隐瞒我的病情等等。[05-22 11:01]

  [时勘]还有就是病情恢复性的表现,比如他断肢,这次骨科受伤人员非常多,他要回归社会的时候,他会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他感觉受到了冷落。还有就是有一些忧愁,觉得自己不能为家里解决经济负担,会担心离异等等。所以我们建议,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对待残疾人。我们不仅要对死难者寄托哀思,对存活下来的伤残者,我们一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我们的护士、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不良的残疾,减轻他的恐惧心理,要有耐心的劝导。所以医院里可以招一些有心理学知识的人到医院去陪伴。比如重庆社会心理学会、云南社会心理学会,现在已经把一些材料送过去了。我们考虑要对伤残者安抚他们,特别是儿童和丧失父母的孩子。[05-22 11:03]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交流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很多网友都有回帖。网友“浪帅”:我对就如何解决灾后的心理救助问题有一些建议,并且个人认为也有教高的可行性,但还需要一至二个小时的时间来整理,请问本次访谈的结束时间是多少,到时候我应该联系谁.谢谢! [05-22 11:06]

  [时勘]联系方法是这样的:心理所的网址是WWW.PSYCH.AC.CN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网站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我们有一批研究生,在网上我们会给大家一些帮助。另外遇到特殊情况,大家可以直接发电子邮件给他们。我现在在研究生院这边,你们可以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网,这里有一个心理咨询中心,我们有一个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由我们研究生院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安贞医院、北医三院都有网站帮助大家。大家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邮箱是shik@phych.ac.cn。我最近有些忙,有些不能及时回复,请谅解。[05-22 11:06]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访谈告一段落。其实汶川这场灾难跟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那些受创伤的人要走出救助的阴影,我们处在比较安全地区的人也要从悲痛之中走出去,开始新的生活。您能不能就心理自我恢复健康方面给大家一些好的建议?[05-22 11:07]

  [时勘]我们确实经历了建国以来伤害程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难。很多同志说今年灾害不断,雪灾、列车相撞等。特别是5月12号的汶川大地震,面对这种情况,第一,同志们一定要坚定信念。第二,我们应该配合军队、配合医护人员,关键时刻要拿出自己的行动,在自己的有限范围内行动,要积极参与。第三,注重科学。心理援助这件事情不能仅仅靠我们的热情,同时在一线发现一些问题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研究成果。在眼前人员这么紧缺的情况下,大家要积极参与。第四,展望未来,对我们的前程要充满信心。[05-22 11:08]

  [时勘]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社会是打开的一本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志愿者,我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一方面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和科学援助办法,共同为抗击汶川地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通过一两个月,我们会逐步进入正常。对于2008年的奥运会,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这么大的灾难我们都经历过来了,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心态,作为民族的凝聚力,我们在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我们民族性格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志愿者行为、我们的服务行动和献身精神去温暖整个灾区,温暖整个中国社会,去温暖整个世界。我相信,我们在网前的每一位网友,我们星星点点的一小步就会汇成整个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步。[05-22 11:12]

  [主持人]感谢时老师!本次访谈到此结束。[05-22 11:13]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