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正月十五,下午3点一过,北京一些市民就开始放鞭炮了。傍晚时分,记者走在北京街头,只见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不时照亮夜空。 年复一年,爆竹声声,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快乐。然而,记者也发现,有时乐极生悲,对烟花爆竹的无度燃放,总伴随着伤人、扰民、污染甚至火灾问题。 专家表示,从文化上讲,适度燃放,可以为年节助兴,倘若走向无度,甚至攀比炫耀,健康的民俗将不可避免沦为陋习。 快乐与伤害:距离也很近
北京儿童医院大夫王强告诉记者,最近一位10岁的小朋友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到该院摘除了双眼眼球,并做了外科截肢手术。
记者在病房看到,患者小征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央求护士为他把灯打开。听到孩子的哀求,护士只能叹气。
据小征说,2月13日他将一枚点燃的炮仗放在玻璃瓶里,还没等他将瓶子扔出去,瓶子就在他手里爆炸了,小征的头部和双手都被严重炸伤。医生从他脸上取出12块玻璃碎片,同时实施双眼球摘除手术和外科截肢手术。
小征并非个案。记者走访此间多家医院了解到,今年春节的7天长假,仅北京同仁医院就接诊烟花爆竹致伤患者170人,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68%,其中未成年致伤者共44人,年龄最小的仅为2岁。
有相关人士介绍,烟花爆竹致伤的元凶和往年一样,依然是礼花弹、双响“二踢脚”等违禁产品。
连续在6个除夕之夜带班值守的同仁医院医生卢海对记者说:“每年看到那么多因为烟花爆竹伤害而沉浸在痛苦中的伤员和家属,感觉特别无奈。特别是看到一些孩子受伤,心里非常难受。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要再让烟花爆竹致伤的惨剧上演了!”
北京市消协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家住朝阳的王女士向他们反映,日前有人在小区院内放鞭炮,将停在旁边的两辆轿车引燃,其中1辆本田被烧得只剩下框架。
一位市民反映,他们家附近的两个单位像在炫富攀比一样,鞭炮一放就是1个多小时。“整个春节我们一家都没有过好,电视看不下去,说话也听不清楚,”他如是说。
适度与无度:分寸如何把握
知名网络评论员马晓霖说,现代人有一个误区,似乎春节离不开爆竹烟花,有的人本来不富裕,却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年忙到头,到了春节放点鞭炮,完全可以理解,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他说。
他认为,掌握这个度,需要一些常识,比如,至少不能造成人身伤害,不能危害他人财物,不能影响他人休息等。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位四川来京的农民工谢虎,他说,今年春节他回了老家,那儿的鞭炮比北京便宜,而且个头特大,就买了几挂上万响的。他说,回家过年,除了陪父母聊天,就是和朋友一起玩,放鞭炮是一项重要内容,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回家都有一种“比着放”“挣面子”的心理,每年购买烟花爆竹的钱超过预想。
马晓霖介绍,每年正月初九,一些饭馆、商店开业,为了图一个吉利,都要放鞭炮,俗称“开门炮”,不仅燃放的时间长,而且声响巨大。
在北京街头,记者遇到退休老人冯月英,她说:“我有心血管病,一到过年,听见外面整夜的爆竹声和汽车的警报声,心里就憋得慌,感觉心脏病变得严重多了。”
来自医卫部门的消息说,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烟雾和气味会引起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搜狐网民“都市丽人的空间”说,城里人生活和工作压力大,过年过节放个鞭炮很正常,但如果互相比谁放的多,就太可笑了。
还有网友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征收相关污染费,对于挥霍公款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的单位,有关部门要严厉查处。
文明与陋习:谁来引导我们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赵书表示,鞭炮烟花应该与文化挂钩,而不是与商业挂钩,几十年以前,很少听说有放鞭炮烟花导致大火灾的,而现在却经常见到,因为鞭炮烟花的构成完成变了,实际上就是炸药的一种,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扭曲。
清华大学本科生刘孟儒指出,现在人们总觉得春节年味不够浓,由于一些传统的仪式在生活中消失了。“应该恢复一些民俗活动,增强春节的文化味道,让人们从中找到过年的快乐。”
在北京一家IT外企工作的过勇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他举例说,按旧习俗,新娘结婚坐轿子,现在换了小汽车难道就是没有结婚的感觉了吗?放鞭炮造成空气和噪声污染,甚至使一些人失去健康,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兴利除弊。
过勇说:“以前过年都送纸质的挂历或者贺年卡,现在人们更多选择发送电子祝福低碳过年,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民俗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鞭炮之于中国,就像圣诞树之于西方国家。中国有鞭炮声中除旧岁的古话,这种民俗延续了数千年。
万建中说,现在对鞭炮的负面评价并不是针对鞭炮的文化意义,而是针对鞭炮使用过量或不当所引起的副作用。他建议政府对鞭炮烟花市场进行严管,使百姓在延续过年习俗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新华视点”记者 程义峰、李亚红、孙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