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万豪车,车轮不到1年换了4条
花了130多万元买的车,开了不到一年,右前车轮一直“偏磨”。车主只好“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到1年,4条轮胎被磨平。4S店修了又修,调了又调,问题依旧。虞先生这辆车是去年8月购买,车跑长途的居多,一年不到,已经开了43000多公里。
从买车两个月开始,这辆车开始出现问题。“只要跑上120km/h车身就会振动,感觉很强烈,方向盘连着座椅都在震,行驶方向也会跑偏。”借着车子行驶满8000公里做保养的机会,虞先生到4S店进行了检查,发现右前轮磨损严重。于是,维修员为其做了四轮定位,并用磨损并不厉害的左后轮,与严重磨损的右前轮进行调换。
维修以后,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可好景不长,又过了两个月,老毛病又犯,“偏磨”的还是右前轮。这一次,4S店做了动平衡,还把右后轮换到了右前轮。
然而又过了2个月,“偏磨”再次出现,4S店仍没能找出症结,只是把左前轮换到了右前轮……不到1年,4条交换使用的轮胎都被磨平。由于车胎不属于保修范围,虞先生自掏腰包,花了1万多元,把4只轮胎全换了。
“每次去4S店,他们的服务态度都很好,积极帮助处理。可是,车子一走出4S店大门,问题又回来了。”虞先生很无奈。
磨胎是指轮胎上的防滑纹磨损。一般来说,汽车轮胎正常磨损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更换了。可是,轮胎短时间内磨损严重,甚至出现一只或轮胎异常磨损的“偏磨”现象,就必须引起重视了,一旦磨胎超过临界点,会影响轮胎的正常抓地力,甚至出现刹车距离延长、刹车跑偏、甚至爆胎的恶果。
【专家观点】
“鼓包现象就是产品本身质量出现了问题”
资深汽车营销专家苏晖表示:出现鼓包现象就是产品本身质量出现了问题,这和消费者的用车习惯没有直接关系。每位车主不可能在购车之时就能完全掌握如何使用轮胎的知识,倘若按照轮胎制造商的说法理解,那么每一辆目前在使用的车辆都会因为驾驶员的使用不当而出现轮胎破损,可想而知,这将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如果解决不了质量问题,我个人建议,这样的厂商应该立即停产,从源头开始抓产品质量。”苏晖这样认为。
“出现鼓包很有可能是在胶料上偷工减料”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表示,厂家所说“鼓包问题并不代表轮胎存在质量问题,是由于轮胎气压的不稳定、路况复杂、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等造成”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宋健分析,轮胎出现鼓包现象是由于轮胎制造过程中原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环节出现问题,很有可能是在胶料上“偷工减料”。如今,汽车市场大打价格战,汽车厂商纷纷以降价作为促销手段,而为了迎合这些汽车厂商的“成本控制”,一些轮胎制造商同样会因为成本而在制造环节上“做手脚”,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大批量出现开裂鼓包现象肯定是质量问题造成”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曹金生认为,目前那些受争议的轮胎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存在开裂和鼓包现象。首先,轮胎的鼓包现象,很少会是消费者的使用所造成,因为根据轮胎制造工艺,除非经过强烈的碰撞,一般轮胎上产生鼓包是由于在轮胎中有一定的气孔所产生,而根据他的鉴定经验,大部分的鼓包现象都是由于轮胎质量问题所引发的。同时,曹金生并不否认开裂现象可能是消费者驾驶不当造成,毕竟轮胎属于耗损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轮胎的开裂,但如果是大批量地出现同一问题,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质量问题造成。
【评析】
“自批试卷”造成举证难
购买的汽车出现问题时,“举证难”对消费者来说是第一道坎。许多消费者缺乏汽车消费的专业知识,比如发生车祸时,消费者很难证明是因为车辆本身的原因所致。与举证相比,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更让消费者头疼。据了解,涉及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在受理之前,需要投诉者出具技术鉴定证明,以分清双方的责任。本案中,虽经销商已经出具了轮胎生产厂家的检测报告,但因为都是商家行为,权威性和可信度都不高。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举证维权耗时耗力,商家也应该多考虑消费者心情。如果双方不肯让步,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轮胎侧面“鼓包”,不但影响行车,而且还有爆胎的危险,甚至会危及乘客的生命,所以一旦出现此类问题,为了确保安全,车主只能更换轮胎。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谁该为此负责?
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车辆轮胎均是在买后不久发现鼓包的,消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过,从实际的处理结果来看,大部分消费者最后得到的均为“轮胎不存在质量问题”的结论。
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结果公不公平,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车企将责任推给轮胎制造商,让其检测的做法是造成目前消费者怨声载道的重要原因。因为让轮胎制造商自己给自己鉴定,就好比考生给自己监考一样,有几个人能忍住高分的诱惑而不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