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文/简易
“丰田召回事件”,使这个去年全球销量第一的大品牌,遭受空前打击,它将被迫召回850多万辆丰田汽车,并且面临仅在美国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的赔偿及罚款。这是美国作为大国的力量,是美国司法制度的力量,同时也是市场的力量、消费者的力量。
中国的力量也在日益强大:总经理丰田章男在近日举行的北京说明会上,四次鞠躬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承诺在中国召回7.5万辆相关汽车。然而,与来北京之前在美国面对数十位国会议员的质询显得异常紧张和尴尬相比,这位总经理在中国消费者面前所表现出的诚意显然很不够,甚至是虚伪——丰田宣称“很重视中国的市场”,但却并没有打算对中国消费者进行赔偿。
丰田公司这种在中美两国反差极大的表现,已引起中国一些媒体和网友的质疑甚至愤怒,但似乎仅此而已,我们的姿态似乎表明出常见的宽容:无论是中国的交通管理部门还是个人消费者,都没有进行过有组织的投诉和调查活动,虽然丰田车在中国也有小规模的召回,但都不足以上升为“群体性事件”;有些媒体和言论(包括记者、主持人及学者、被采访者)甚至对丰田表示“同情”或宣称不会影响其对丰田的“好印象”;而国内有些所谓的专家甚至声称对此事“无须大惊小怪”。相比在美国的情景,无论丰田章男怎么道歉,甚至在公开场合流泪,都很难挽回丰田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丰田车显然在美国遭到了重创。
丰田章男这次特意赴美国道歉绝不只是丰田一个企业的作为,他所表现出的是做为日本人对于美国人的态度。他在表现出这种恐惧甚至自卑之前,无论是美国官方还是民间消费者,都对丰田车的愤怒达到了极点;相比较而言,在中国,丰田车受到的责难许多都是不痛不痒,甚至当丰田公司都已经承认自己的造车技术和成本策略,是这次大规模召回事件的主要肇因的时候,我们还有人还在胡乱分析,认为是美国是想借打压丰田从而拯救美国自己的汽车产业。
这是一个出现在眼前的活生生的实例。综观这一事件,将丰田公司在中美两国进行“危机公关“的策略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中美两国对此所做出的态度和反应,可以清楚地看出许多方面不同。仅从维护消费者利益这一个角度看,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恭、良、谦、俭、让”是中国人传统美德,而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就好比买东西我们不会自已抬高价格,卖东西也不能做亏本的生意一样。在国内商品极大丰富,市场处于所谓的“买方市场”的今天,出钱的消费者是主导者,是“上帝”。但从“丰田召回”事件中我们能再次感受到,也许是中国人性格使然,也许是传统习惯束缚,面对我们自身的权益,许多中国人并没有表现出与我们现在的国家地位和消费成熟度相一致的言行。这种软绵绵的沉默式的宽容,与中国逐渐成熟的市场环境毫不匹配;面对类似这种国际维权,我们可以不带任何“民族主义”情绪地说,这种宽容并不是应有的“大国风范”,相反,却仍是一种懦弱、自卑和“消费者幼稚病”。
这种消费上的“隐忍”性格,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心理基础,因为消费者总是弱者一方:没有维权意识、事不关己不参与、维权过程艰难。“丰田”事件中,再次印证了这一点。这种现象更深层的原因,却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然而,事情也并不尽然。近些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在迅速成熟,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有良知的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一颗“社会的良心”为消费者作代言,维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三鹿奶粉”、“毒大米”、“假化肥”、“楼歪歪”等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中国质量万里行横扫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各级质检部分“天天在行动”,质量意识、消费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正在得到空前提升。这种意识的提升,不仅保护了消费者自身利益,也有力地督促了“中国制造”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中国社会的各方面来说,“丰田事件”都是一面镜子,它既可以使我们的企业观照自身,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消费者从中美两国的不同反应从而得到的不同结果,看出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合理保护自身权益这个方面的差距;而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相关协会以及媒体,从中也可以得到正面的启示,这就是:中国质量万里行,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