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北美车市遭遇严寒,但去年宣布2009年在北美涨价的宝马集团按计划执行了提价政策。2009年1月1日起,其销往北美的所有BMW系列车型平均厂家建议零售价上涨了0.7%,最新亮相的新7系涨幅更是高达5%。
1月8日,宝马新7系即将在中国上市。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新7系并没有在中国提价,但同一款车型在北美与中国两个市场巨大的价格差异却依旧令人咋舌。
新7系本周上市
完成全新一代宝马7系这款豪华旗舰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更新换代,是宝马集团今年的重头戏。
据悉,已经率先在北美市场上市的宝马新7系的价格分别为:750i售价81125美元(包括825美元的运输费用)、后排更舒适的加长型750Li价格为85025美元。相对于老款,价格分别上涨了3500美元和4300美元,涨幅约5%。北美消费者最晚在今年春天将可以看到样车。
同时北美宝马宣布,从2009年1月1日起,宝马汽车在美国的平均售价将上涨0.7%。这是根据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的,宝马认为这将确保美国业务创收,并有助于保护业务的质量。
全新宝马7系去年9月份在德国上市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于今年1月8日转战中国市场,宝马(中国)负责人认为,上一代7系在国内良好的销售势头为宝马迅速引进全新的7系轿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在售7系车型为2002年上市的第四代小改款车型,而引进全新一代宝马7系是宝马(中国)今年的重要工作。”宝马(中国)发言人马庆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在中国高端豪华车市场,虽然奥迪的总销量一直遥遥领先,但是在150万元以上的高端细分市场,奥迪A8尚不具备与宝马7系和奔驰S级对抗的实力,在这一高端细分市场,一直是宝马和奔驰厮杀的阵地。去年第四季度,在经过消费税调整后,奔驰S级以略高的定位盖过了宝马740i的风头,去年前11个月,奔驰在中国销售了1.3万辆S级轿车,同比增长44%。宝马酝酿着通过换代的新7系在与奔驰的对抗中扳回一局。
尽管已经有多家汽车厂商的高管们预测,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增幅将低于5%,但是从奔驰、奥迪、英菲尼迪、萨博等豪华车商加大经销网络的扩建来看,更多的跨国公司依旧把中国汽车市场看成全球最有机会的市场。
“尽管中国的汽车市场增长放缓,但是消费潜力巨大,这也必然导致跨国企业向中国加大输出。”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除了市场潜力巨大,吸引跨国车商们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
进口车的暴利传输链
根据汇率换算,此次在北美上市的宝马新750i和750Li,按照当前汇率折合成人民币的售价为55.17万元和57.82万元。而本报记者通过宝马北京4S店获悉,本月8日即将在国内进口销售的新740i售价预计在137.5万元~143万元、新750i预计售价192万元~222万元,与老款车型相比,售价上浮1%~2%。
同一款车型在中国售价是在国外市场的3倍以上,在业内人士眼中,在进口车市场,这种价格差别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一辆基本配置的奔驰ML350从美国的发货价是4.9万美元,放在国内4S店销售,同样一辆车可以卖86万元人民币,约合12.6万美元;以宝马M6为例,在国外1065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0万元,而国内却卖180万元人民币。”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位进口车商赵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在进口车关税已经大幅下降的前提下,中国消费者仍然无法享受进口车的价格优惠,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主管汽车进口的政府部门注意。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去年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关税大幅下降、配额取消的情况下,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市场开放、竞争升级带来的益处,这种现象暴露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的缺陷。
据悉,2005年出台的《办法》规定,经销商卖车必须经过厂家的品牌授权。于是,为了掌控进口车货源和定价权,国外厂家便直接把授权给了独资的总经销,如进口宝马的中国总经销商就是宝马(中国)有限公司,进口奔驰的就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而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那位给记者透露消息的进口车商便只能从总经销商拿车,成了二级经销商。
而据上述进口车商透露,进口车巨大的利润被总经销商赚取,每辆车可获得超过20%以上的利润,“先是低价报关,总经销商在进口车报告时都是以十分低的实际交易价格报关,‘避税利润’基本是车价的10%左右。”
这种说法在王琴华处得到了确认,“的确有总经销商通过低报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价格来少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现象。还有的通过高报价,把利润留在海外。”
低报关进入中国市场的车,还要加上运输费用和保险,约为车价的10%,关税25%,增值税17%,消费税25%~40%(根据排量不同,3.0L~4.0L为25%、4.0L以上的车型为40%),总经销商在扣除原有利润、人力成本等正常费用之外,再加10%~15%的利润空间,这就是总经销商给市场的厂家指导价。也就是说,在国外出厂价基础上,加上至少90%,便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指导价。
“到我们这,赚得很少了,再加5个点已经不错了。”赵先生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