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汽车行业 >

汽车召回何时能够心平气和

时间:2011-01-27 16:5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
  

    近年来,一股全球范围的汽车召回风潮开始涌现,许多汽车生产厂家频发召回事件。召回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车主和准车主的关注。

    盘点2010年召回事件,兰博基尼、长安福特、一汽丰田、东风雪铁龙、斯巴鲁、梅赛德斯-奔驰等企业都榜上有名。2010年1月到9月召回车辆共43万余辆,其中国产车41万余辆,进口车1.6万余辆。

    有车友戏称2010年可谓“汽车召回年”,召回年中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凸显,厂商、政府、消费者都需审视对待召回的态度。

    厂商对待召回:态度仍需端正

    汽车召回好像家丑,厂家总希望有块遮羞布。中国市场内的“汽车召回”两个问题最为突出。

    首先,召回多是厂家自律行为。自律行为会因厂家对待汽车质量问题的态度而有差异,最明显的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对待召回的态度。我国主动召回的汽车企业中鲜见自主品牌,某些自主品牌的“零召回”并不意味着车辆就没问题,而是自主品牌没有积极利用召回手段来解决汽车的质量问题。在某些自主品牌汽车的论坛上,或汽车广播节目中,还是有群体性的普遍性的车辆问题存在,甚至是油箱漏油这样严重关乎车主生命的问题,但厂家采取置之不理或仅召回其中少量批次的方式来解决。

    其次,国际品牌全球召回事件中,中国消费者被“差别对待”,不能同等享受国外消费者的待遇。丰田召回事件中,中国消费者面对同样侵害却不能同权,只能愤愤不平。

    政府对待召回:期待能给消费者撑腰

    国内消费者维权基本为单打独斗,很少能获得政府的支持。

    丰田召回事件中,仅有浙江工商总局站出来替消费者撑腰。我们在羡慕浙江消费者的同时,不禁疑问,什么情况下政府部门会给消费者做主,协助消费者维权能否不是自发行为,而是规定动作。

    消费者对待召回:更需理性看待

    汽车召回,在美国、欧洲等制度健全的国家和地区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但近期零点调查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汽车消费系列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汽车消费者还没能完全理性地对待汽车召回事件。

    虽然消费者安全意识很强,但在大家印象中,汽车召回是厂商迫于相关法规的被动行为。而且对有召回现象的汽车品牌好感度会大大降低,并且会影响到自己购买该品牌汽车的意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汽车存在一些共性的小毛病,84.93%消费者认为此车就需要安排召回。在消费者认为汽车有共性小毛病就需要集中召回的同时,61.03%的消费者认为汽车召回是厂商迫于相关法规所为,是被动行为。但从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数据来看,事实上在汽车召回的范畴中,主动召回(六成以上)占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厂家汽车召回消极的看法和汽车厂商主动召回行动之间的差距,反馈的是消费者对厂家处理问题的态度持保留意见,认为汽车召回更多是厂家出现质量问题时的善后工作。

    同时66.05%的消费者认为,有召回现象的汽车其品牌形象会降低。在有购车计划时,不会购买有召回现象汽车的受访者居多,达到42.65%。汽车召回本是厂家对消费者安全负责任的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了汽车销售,这也是个别厂家汽车召回行为表现被动的一个原因。

    作为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汽车消费逐渐理性,消费者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从汽车质量投诉无门,到2001年2月国内汽车召回第一起事件发生(针对日本三菱帕杰罗V31、V33越野车进行相应的处理),消费者已经能意识到汽车召回是维护权利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不成熟,召回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仍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人不能正确看待召回事件,再加上部分厂家召回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差异对待,更让消费者谈召回色变。

    相关部门需要提高监管力度、健全召回制度,使我国的汽车召回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同时,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汽车生产厂商加强行为自律,端正态度才能够改变消费者对“汽车召回”的认识误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