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药师、价格鉴证师……品类繁多的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推动我国劳动力素质向专业化和技能型加速迈进的同时,也衍生出规模惊人的考试产业链。专家估算,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考试产业链的经济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受利益驱动、多方博弈,“考证热”的背后,一些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乱象频生。如何使职业资格考试步入一个规范、有序、科学的轨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考不完的证书
41岁的吴成祥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所医院的医生。半月谈记者在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见到他时,他刚填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表。“报名费60多元,每张训练光盘要50元,书本费要花200元,如果参加培训班,还得花200多元。参加一次这样的考试,少说也要花五六百元。”吴成祥说,考证费已成为他每年的刚性支出。
中专毕业工作至今21年中,吴成祥自考大专、成人本科、执业医师、英语、计算机。到目前为止,他拿到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二三十个。“我是单位的劳模和学科带头人,但是在以证书为评判标准的制度之下,我只能不停地考下去。”吴成祥说,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的职业能力,但这些年来,自己花在考试上的费用有1万多元,繁杂的考试也令人身心疲惫。
“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考证,你不拿证书,别人就比你更有竞争优势。”中央民族大学伦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李伟说,为了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不得不依靠本科所学的会计学专业基础来报考注册会计师。
评职称、增加就业筹码,这是大多数考证者的动机,考试经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风生水起。长期关注职业技术考试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毛江晖介绍,除职业技能鉴定,目前我国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超过了50种。每年,仅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考人数就达到了6000万人次以上,保守估计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所带动的经济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多方利益主体逐利
“其实在整个职业资格考试中,受益最大的是考试机构、培训机构和那些教材经营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研二学生郭琳说,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费、鉴定考核费、证书费等考试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与收费联系在一起。
“凡是学会计的基本都考注册会计师,因为这是去会计师事务所的敲门砖。”郭琳说,但这门被戏称为中国难度最大的考试,一个证书拿下来少说也要投资上万元。以前是5年通过5门课程即可拿到证书,从今年起改成了8年考7门,按照一本教材40元、配练习册加起来100元左右计算,仅教材支出就需要700元左右;报辅导班每门需要六七百元,如果报那种承诺包通过的班,一门课程就要1000元;此外,每门课程考试的报名费为60元,报名费总额就是420元。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正是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培训机构都热衷于分享这块“蛋糕”。
“全国目前统一开考的职业资格考试有50多种,其中青海开考的有48种,但是这些考试的管理权大部分都在不同职能部门,考试中心其实只是一个代理考试机构。”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副主任王永全说,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职业考试管理机构。一些行业协会、社会办学力量由于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不断地开办各类证书考试项目和培训班。
“考试中心的报名费是根据物价部门的核定来收取,但教材、培训等项目不归考试中心管理,因此很难规范统一。”王永全说,一些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机构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要考证必须先购买他们的教材、接受他们的培训,否则就没资格参加考试,或者很难通过考试。
另外,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为了收取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一些获得代理培训资格的机构随意降低考生报考条件,有些甚至没有取得相关的培训办学资格就开展培训。与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培训部相邻的一家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是开展教育咨询类业务,但张贴在其门口的招生通知却全都是关于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的内容。
“职业资格考试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刘波说,为了规范这一考试,国家有关部门曾在2008年进行过一次清理整顿,但总体效果不好,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利益问题。他说,自己就曾经接到过不止一次投诉,有些是培训机构收了钱负责人却跑了,有些是承诺包通过结果承诺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