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这几天,本应该是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的日子,可中国家电业却闹得不可开交。中国家电协会质疑中国质量协会检测的公正性,海信等四冰箱巨头北京讨说法,协会受贿赂评奖不公正等消息在各大媒体传开,有一发不可收之势。这让我想到了2006年初《全国牙防组违法,13亿人牙齿被忽悠》的报道,2张办公桌一个公章就可以忽悠13亿中国人和数以百计的牙膏制造商。
而当前家电行业两大协会的争执,是在争“理”还是在争“利”?每年几百家家电企业争相评奖是在塑造品牌还是在毁灭声誉?13亿中国消费者在协会利益的争斗中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是不是要成立一个“协会打假组织”?
先来看看两大协会的自我介绍,中国家电协会是由在中国登记注册的家用电器行业的制造商企业、经销商企业、事业单位等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自律性行业组织,是经济类的社会团体法人;中国质量协会是是国务院国资委领导下和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下的全国性质量组织。
协会应该为消费者的购买行动给予保障
从两个协会的介绍看,都是非营利机构,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目标一致的两个协会怎么会产生纠纷呢?这就要从企业经营角度来分析了。协会虽然称是非营利机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不营利,协会也要自己养活自己。从家电协会网站上,我们也看到了会员加盟一栏中明确的规定了会员加盟费,从30000元/年到15000元/年不等,还列明了会员的权利,照这样计算100个会员,一年的会费是惊人的。而中国质量协会也是采取了缴纳会员会费的方式,具体数额无法得知。而两个协会的会员也大部分是中国家电企业,而协会的领导层也不乏中国大型企业的领导。有内部人士称:“国家质检总局‘染指’中国家电协会地盘上的事,让中国家电协会颜面不好看,家电协会自然不会放过质检方面的过失。”
随着中国商业化气氛越来越浓,在家电行业冒出了众多的“协会”,都想从中分食一杯羹。因此,协会之间也成了竞争关系,他们的顾客是诸多的家电企业。有竞争必然有纠纷,去年7月,以规范空调市场,帮助消费者选购到满意的空调为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就联合公布了12个型号家用空调器的比较试验结果。也是因为该评测权威性不够,旋即招来众多空调企业的抗议。
因此,笔者认为开头的提问:“协会之争是争“理”还是在争“利”?”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评奖是树立品牌还是毁坏名誉?
每年年底,中国家电行业就会评出各种奖项,比如,消费者满意奖、消费者信得过奖、质量最满意奖。而众多家电企业也都乐此不疲,好像是在比谁拿的奖多。
树立了品牌得了大奖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很多家电企业不遗余力的做宣传,加入各种官方或者非官方组织,并且付出高昂的宣传费用,难道就为了买个几元钱可以制作的奖牌?当然不是了,是为了制造新闻,从而塑造品牌。可是结果却并没有给信任度带来很多的提高,反而引发消费者对企业诚信度的怀疑。
近些年,国内家电企业开始放弃单纯的广告形式,而采取组合营销,并对新闻公关情有独钟。
但是消费者对扑面而来的广告失去了信任,而对于这些奖牌也开始质疑。比如,当消费者因为一款产品获质量满意奖而抱着信任的态度购买后,短期内出现了质量问题,消费者肯定会说这可是获了奖的产品,这更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信任。
消费者何去何从
在协会之间因利益争斗的时候,在企业进行概念混战的时候,最受伤害的就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与企业、协会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决定了大部分消费者,很难区分产品信息的真假。
消费者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混乱
销量、行业排名、行业专家、各种奖牌等手段成为企业制造热销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这些信息只有企业自己知道真假,而消费者无法得知。因此企业就看中了消费者的盲区,进行大肆的宣传,从而刺激销量的提高。如果这种非营利性的协会在对待产品实际第三方性能测试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能相信谁呢?记得一位业内认识笑谈:“在中国买电器,要把消费者培养成为专家。”
“牙防组”的丑闻已经公布于天下,所有的消费者都为之震惊,没想到13亿人都被“两张办公桌,一个盖章忽悠了!”。那么谁又能够想到,在购买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电时候,我们又被多少个类似的组织忽悠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