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大家电坏了,居民们都知道要找商品的特约维修部。如果电饭煲、收音机等小家电坏了,那居民应该去找谁修呢?前段时间,平江区的一份“社区服务现状及居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家电维修成为了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期望最高的项目,比率更是达到了88.5%。其实不仅仅是平江区,很多社区的居民也有类似的烦恼。为何小家电维修那么难进社区呢?
维修小家电真有点难
前两天,家住城南的张先生有点烦,原因是伴随了他多年的收音机坏了。这下,他每天早晨锻炼时没法听新闻了。他在新村内转了转,还托人四处打探,可还是没能找到好一点的家电维修部。昨天,他又把这台收音机拿到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家电维修部。维修员拿着收音机看了看,也没怎么检查,就把他打发了,“不值得修了,还是买新的吧。”
平江区民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前段时间在所属社区进行相关调查时,一些居民都对他们表达了类似的烦恼。还有一些居民说,有些维修店“很黑心”,而他们也不懂。为了能修好小家电,他们只能忍忍了。
商家觉得利润太低了
居民渴望小家电维修能开进社区?可是环顾一些社区,这样的维修部门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小电吹风贵的上百元,便宜的才几十元,而维修起来如果只收十几元,费时又费力。”一位经营家电维修的章师傅坦言,如果碰到旧型号的小家电,零件少价格就自然要收高些,消费者又不愿意,所以我们维修的人也不愿意维修。“因为对于我们维修业内来说,维修小家电其实就等于是赔本赚吆喝,零件很难配的情况下配件本身的价格就很高,有时连人工费都赚不回。”章师傅说,维修利润都很低了,如果把店开进社区,再加上一笔铺位费等,算来算去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在好一点的地段开一间规模中等的维修店。
据了解,虽然一些品牌小家电有很好的售后服务,但往往只保修一年,一年之后维修费用仍然比较贵,有的甚至不给维修。一小家电售后服务人员坦言,因为小家电的成本本来就很低,再加上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无形中加大了售后服务的投入成本,所以小家电往往在保外期维修费很贵。所以对社区居民来说,既要在家门口,又要维修实惠,确实有点难。
靠志愿者还远远不够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出路呢?小区里的家电维修志愿者成为了一种“另类途径”。
刘仲宽今年70岁了,曾经在苏州农业药械厂工作。从事机床维修的他,凭着一股钻劲和对电器技术的爱好,掌握了过硬的家电维修技术。前几年,他将自家十几个平方米的车库改成了“工作室”,为居民提供服务。一般居民家的小家电出了什么问题,只要他一出马,准能解决。而且只要有人开口,他也从不拒绝,事后也仅收几块钱的材料费,从来都不收维修费。所以,他所在的福星第一社区的居民们,平时有啥小家电坏了,不用出小区门就能修好。大家都觉得很方便。
在百步街社区,也有一位志愿者,他叫丁斌坤。他在维修方面也是一位痴迷者,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家里坏了的灯管、电饭锅、电水壶等。搬到小区三年多,他不知为多少邻居修过东西了,有时是居民主动找上门的,有时是他偶然看到了,到对方家里去修。
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不说,每次都是自贴材料费。有时居民要给他点成本费,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在维修方面有特长的志愿者,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而且志愿者这样的热情能坚持多久,也都是个未知数。因此,靠志愿者来撑起小区的小家电维修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更多的社区采取的办法就是,定期组织一些便民服务活动,小家电维修都是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社区到底该做点啥?
在小区内提供维修服务,这是大多数社区居委会都曾想过的一件事,可真正能提供这项服务的,却少之又少。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让这个便民服务项目搁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方面的志愿者和专用资金。于是找人才,找经费就成了不少社区在忙的事。
东浜社区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小家电坏了不知道该找谁去修。一些居民多次找到社区居委会,希望社区能提供这项服务。社区也想把这事做好,可又觉得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一位懂维修的志愿者。他们还想过找专门的技术工,定期来为居民服务。可用于支付维修工的那笔钱,谁来出呢?要是让居民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说“不”。有人还说,与其花钱来修小家电,还不如再去买一个呢。目前,一些社区正积极筹集这笔用于维修的专用资金,争取早日为小区里的居民们解决这个难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巷总理”说,如今像海尔就在实行庞大的“星级服务中心进社区”计划,苏宁的“阳光服务”对不少社区居民的家电维修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相比之下,由专业家电维修企业衍变而来的一些家电维修连锁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家电维修便捷、及时的需求,所以他觉得有条件的社区应该多跟这些大牌的企业联系,大家都拿出一些资源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