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家电业,节能不仅成为了产品的主题,也是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政府对节能产品的强力推进,在业内,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反应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能效标准提高有人欢喜有人忧
今年6月1日,第三批纳入能源效率标识目录的产品进入实施阶段,包括家用燃气热水器、节能灯等在内的5类产品上市必须和冰箱、洗衣机等一样张贴能效标识(部分产品的最后贴标期限延迟至9月1日)。另外,从明年开始,能效等级在2级以下的空调有可能全部被淘汰,而小家电的强制性能效标准也将陆续出台。据估计,这一系列措施将可能使1000万台空调、150万台电磁炉、1400万台电风扇、1000万台电饭锅因不节能而面临被淘汰。
面对强制性能效标准的快速推进,同在家电市场上的不同产品反应大不相同。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若虹介绍,在第三批实施能源效率标识的5类产品中,燃气热水器企业表现得最积极,透露出这个行业期待整合升级的信息,大企业都希望通过贴标来展现自己的竞争力,一些知名品牌如万和、海尔、林内等,早于国家规定时间,在3月底就给产品贴上了能效标识。
与此同时,有关冰箱能效等级升级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审定稿已经完成并已报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审查完成后将进行公示,如果顺利,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公布,初步计划2009年正式实施。面对进一步提高的能效标准,冰箱行业的反应却十分平静,而据了解,此番能效标准提高的幅度并不低。新修订的冰箱能效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能效指标大幅度提高,其中冷藏冷冻箱能效1级提高了27%,接近欧盟A++水平,与老标准相比,其能效限定值提高了两个等级,也就是说新标准能效5级相当于老标准能效3级水平;此外,冷藏箱、冷冻箱的能效限定值均提高了1个等级,即新标准的能效5级相当于老标准能效4级水平。
对能效标准升级反应最强烈的是空调行业。早在2004年出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时就明确规定了到2009年我国定速空调能效入门等级将从5级(能效值2.6)升为2级(能效值3.2)。时间一天天临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没有改变初衷的意思,也就是说,从2009年开始,目前的3至5级定频空调将不能继续生产和销售。虽然空调能效门槛提高是早就定下来的事,但各企业以及一些行业人士对此一直争论不休。2007年底,空调企业开始陆续表示能效门槛提升到3级比较切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到了2008年1月28日,中国家电协会向国家发改委及国家标准委递交了《关于空调能效标准修订的几点意见》,认为“行业发展情况未达到2004版标准超前性指标的预想”,“把能效限定值定为目前的能效3级……是比较稳妥的,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样是面对能效标准提升,有的平静坦然,有的忐忑不安,专家指出,关键在于行业及企业是否掌握了核心技术。
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关键
对于制造业来说,手中有技术,心中就不慌,能够坦然面对能效标准升级的行业都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甚至有些拥有的节能技术还领先于发达国家。而那些仍在忐忑的行业和企业,则是因为技不如人。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介绍说,目前节能冰箱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70%以上,这始于1999年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冰箱项目的介入。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冰箱企业、压缩机企业的技术推动,以及对零售商、消费者的市场拉动,提高我国冰箱的节能水平并消除节能冰箱在我国商业化的障碍,实现大幅度节能。
同样,在燃气热水器领域,我们的有些节能、安全技术领先于发达国家,在节能条件苛刻的欧洲市场上,我们燃气热水器仍然备受推崇,销量不断上升。在国内市场,随着能效标准的实施,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的冷凝式燃气热水器陡然走俏,成为行业“明星”,俏销市场。
而在空调行业,所拥有的节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一本土企业负责人指出,要达到能效2级,定频空调的生产成本远远大于变频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变频空调更切合实际。但就目前的变频技术来看,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由于变频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如IPM模块(智能模块)、控制芯片等均需从日本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变频空调产量受制于日企。另外,压缩机是空调最主要的耗能部件,也是提高能效的关键,本土企业所使用的1级能效压缩机几乎都来源于美国或日本的企业。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空调能效标准提升将有障碍。新能效标准制定组成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向记者表示,从技术论证的结果来看,能效提高到2级没有问题。记者还采访了包括压缩机厂家等众多企业,得到的答复都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实现能效升级没有问题。格力总裁董明珠已经明确表示将率先停止2级能效以下产品的生产。海尔空调表示,他们开发的所有产品都是以节能技术为基础的,旗下很多型号的产品都已经达到1级能效标准。美的空调也表示要加大生产和推广高能效产品的比例。成建宏认为,只要龙头企业能够率先执行新标准,在全行业推行新标准应该是可行的。而据记者了解,面对能效升级,企业担心更多的是成本问题。
成本增加令企业备感压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能效标准快速提升,生产成本增加,价格势必随之上涨,消费者将不买单。似乎消费者成了能效标准升级的反对者。事实上,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更害怕影响到销量。
如果空调能效标准提升为2级,确实会大幅度提高制造成本,主要是增加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面积,提高了产品的散热/制冷能力。据业内人士估算,整机成本会为此上升30%-40%。一些企业担心如此一来,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会造成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三、四级市场,杀伤力更大。不是没有先例,美国将空调能效标准提高时,当年整个市场销量就下降了30%。
但节能环保势在必行,更多消费者对提高能效标准也表现出了接受的态度。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过去选择低能效产品,是因为国家允许其存在,而且这种产品明显比较便宜,至于使用中节能所带来的隐形实惠则没有考虑。如果强制实行2级标准,市场上没有了低能效产品,那也只能选择新标准的产品。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政府的宣传教育以及能源紧张状况日益严重,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人的消费承受能力有所提高。所以说,能效标准提升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动摇消费的基础。况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高能效产品的普及,生产成本也会逐步降下来,因提高标准而带来的负面因素会逐步得到消化。冰箱行业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功能增加、能效标准提升,近两年价格确实一直在持续上涨,但同时销量也在上涨,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并没有被挫伤。
对于成本上涨真正感到压力的是企业。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尚杰表示,国家现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因此,提高空调的能效标准势在必行。新能效标准执行后,一些中小企业将会退出市场,对于强势品牌而言,则面临着调整产品结构、消化成本等经营压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对300多个城市、2000余家多种营销业态零售终端的空调销售量月度监测结果也显示,今年空调品牌将剩下不到20个,而只有前15个品牌可能生存下去。
我国空调产业真正开始发展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空调年产量已接近8000万台,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其中,国产品牌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目前市场占有率排名上也可以看到,前十名之中几乎没有外资品牌的身影。相信在能效标准升级后,本土企业仍会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