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宣布启动低价节能灯发售活动。东城等城四区居民可凭户口本到所在居委会用1元一只的低价购买节能灯,每户家庭限购5只。其他城区或没有北京市户口的居民,可到政府公开招标的厂家,以招标价10元一只进行购买。据悉,第一阶段发售工作将在7月底结束。预计在奥运会之前,推广规模达到200万只。
另据介绍,明年北京市将在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推广这一活动,计划在3年内实现全市推广。
据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化工大院社区居委会王女士介绍,目前居委会已经开始发售1元节能灯,几天下来,已经卖出了近百个。“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宣传,争取每一个家庭都能换上节能灯。”
推广高效照明迈出实质性步伐
日前,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在京召开全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会议,部署首批5000万只获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标志着我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正式启动。在会议现场,两部委与浙江阳光集团等13家中标企业现场签订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中标协议书”,这些企业将承担50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将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研究逐步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及配套措施,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做出贡献。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工程之一,我国计划“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在全社会推广1.5亿只高效节能灯,以逐步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
据了解,此次北京市启动的低价节能灯发售活动正是全国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的一部分。
据统计,高效照明产品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80%,使用寿命长46倍。
作为我国加大力度推广高效照明产品,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已经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027号)。
根据该办法,国家财政将重点补贴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国家采取间接补贴方式进行推广,即统一招标确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财政补贴资金补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
《办法》规定,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中标企业提供的高效照明产品必须保证质量达到照明产品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产品外包装和本体上印制“补贴、绿照工程”字样。
据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分批下达高效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任务,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中标企业落实推广任务,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
淘汰白炽灯成为国际潮流
人类已经使用了一百余年的白炽灯是爱迪生在电气时代发明的,电流通过钨丝加热,然后发光。原理简单,而且成本很低,但不节能。白炽灯使用中90%的电能转化成了热能而不是光,造成能源大量浪费。
节能荧光灯比用钨丝做发光体的白炽灯消耗电力少,荧光灯只用20%的电能就能发出和白炽灯一样多的光,比白炽灯使用时间更持久,寿命大约是白炽灯的510倍。尽管价格比白炽灯贵,但是从长期看来,由于使用寿命更长,支出成本降低,因此购买节能灯的总体费用反而比白炽灯低。
此外,老式白炽灯由于能耗高,电力消耗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成为白炽灯全体“下课”的另一关键原因。目前,全球已经掀起了一股“淘汰白炽灯”的浪潮。
解振华说,2006年国际能源署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如果从现在开始在全世界逐步淘汰白炽灯,到2030年全球可节约38%的照明用电,减排二氧化碳166亿吨。
2007年2月,澳大利亚国家环境部长表示:澳大利亚将在3年内逐步淘汰白炽灯。同年3月9日,在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欧盟各国已达成共识,两年内欧洲各国将逐步用节能荧光灯取代能耗高的老式白炽灯泡,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澳洲到欧洲,各处都在宣告“白炽灯时代”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节能荧光灯。
统计显示,我国节能灯普及率仍然较低,中小城市居民白炽灯的使用比例一般在50%以上,农村使用白炽灯的比例更大。目前,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2%。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照明用电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通过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中国的节能潜力将会进一步增大。
解振华表示,面对全球淘汰白炽灯的浪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将合作开展“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支持中国白炽灯生产企业转产节能灯。
中国节能灯的市场尴尬
尽管全球对终结“白炽灯时代”热切盼望,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虽然生命周期内可节省成本使其有了一定的市场,但由于市场上的节能灯型号远不如白炽灯丰富、无法适用不同配备的电灯系统、价格也比较昂贵等因素,使其普及程度并不是很广泛。澳大利亚环境部长的发言人也表示,淘汰白炽灯并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一步将鼓励生产商、进口商和零售商提供充足的节能灯供给,逐步减少白炽灯。澳大利亚政府也考虑对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给予例外,例如医疗设备的照明和烤箱灯泡,节能灯都不适用。
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上85%以上的节能灯来自中国,2006年产量近24亿只,其中80%销往国外;而在国内,高能耗白炽灯年消费量仍达30亿只左右。在全社会一致呼吁使用节能灯产品以节约能源的时候,我国节能灯产品在国内市场正遭遇着叫好不叫座、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大中、国美等家电连锁市场,节能灯均摆在显眼位置,售货员也普遍推荐使用节能灯,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这里销售的基本上是欧司朗和飞利浦等国外品牌,价格大致在20~27元之间,国产品牌节能灯则不多。反过来,在一些小的商店和灯具市场,就能见到许多国产节能灯,价格高的12元,低的仅卖5元,在产品包装上只有“节能”等字样,对于使用寿命等没有说明。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认为,造成目前节能灯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国外的市场需求比较大,因此节能灯出口大有可为;还有就是国内节能灯生产企业比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厂商随意打压价格,导致节能灯产品在国内市场认可度偏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结果整个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陈燕生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节能灯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但一些小企业的产品并没有执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小企业的不规范经营,势必对大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冲击,影响整个市场的培育。现在一些国外大企业,如飞利浦等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情况反而不错,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品的品牌效应好。国内企业由于在品牌积淀上与这些国际大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反而在市场竞争上并不占优势。
目前,建设部已经发布了《“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对于推动节能灯的使用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要市场回归良性,还需要在治理市场混乱、提升质量和品牌等方面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