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印度商人马力克专门来到了位于廉江的广东华强电器有限公司求购电饭锅。“我是从网上查到这里是中国的电饭锅之乡,所以专门来廉江的。”马力克对记者说。
此前马力克一直是在义乌进货,金融危机下,像许多精明的外国商人一样,马力克选择了直接来到廉江的电饭锅生产厂家拿货。
在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廉江家电行业出口却逆市飘红,出口增长425.5%,其中电饭锅出口表现尤佳。目前,廉江每年生产约3000万只电饭锅,已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电饭锅生产企业集群基地和出口基地。
但产业做大后,众多的廉江电饭锅企业却面临着一个困境,生产一只锅只赚3元,甚至是不赚钱。利润低已成为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产业升级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
经历了做大喜悦的廉江电饭锅产业再次具有了如何做强的标本意义。
近日,位于廉江市的广东威王集团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加紧生产着电饭锅。今年上半年威王集团“放出了一颗卫星”,在出口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产品出口逆市飘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9%。
起因:为何廉江崛起庞大电饭锅产业群
逆势狂飙的电饭锅出口量,让廉江的电饭锅产业更加受到外界的关注。
目前,廉江生产的电饭锅每年达到3000万只。廉江市内与电饭锅产业相关的企业,包括生产配件的,一共有527家。仅开发区内就聚集了2万多电饭锅产业工人,整个廉江更是高达四五万人。
廉江市副市长莫志军说,据统计,目前,该市年产电饭锅可达3000多万只,占全国电饭锅总产量的1/3,电饭锅配件产量也占到全国的70%以上。所生产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电饭锅生产企业集群基地和出口基地。
为何会在廉江崛起一个庞大的电饭锅产业集群呢?
一位业内人士称,其实电饭锅是廉江的舶来品。
陆锡平是从1997年开始转做电饭锅的,此后他成为了广东华强电器有限公司经理。
陆锡平说,廉江电饭锅产业的启蒙源于一个湛江的企业。
1982年,湛江家电公司开始大量生产电饭锅在国内销售,当时电饭锅还是一个十分新鲜的东西。这种吃螃蟹之举迅速打开了市场。
1987年,广东半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湛江组建,电饭锅产量不断加大。上世纪90年代初,“半球”成为了国内电饭锅行业头号品牌,也成为了湛江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半球电饭锅异常红火的日子里,廉江的电饭锅产业也开始萌芽。最开始,廉江只是为“半球”电饭锅生产一些配件,逐渐开始有企业生产成品。“上世纪80年代,生产出的成品完全是手工打制出来的,一天1个人最多能生产出一个。如今,自动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1000个。”
发展:曾遭假冒伪劣电器重创
曾经有一段时间,廉江也出现了冒牌的电饭锅产品。2000年8月发生的“假冒劣质电器事件”,使廉江个别厂家生产的劣质电饭锅在全国一些专业市场被查封,全国不少交易会、订货会上赫然写着:廉江电器不得进内!
当年8月,廉江市成立了整治电饭锅行业领导小组,组织专业执法队伍对电器行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假整治行动,先后查获不符合标准的电饭锅近6万只及配件一批,市场价值约200多万元;同时制定电饭锅及配件的产品标准。
通过专项行动,廉江市电饭锅质量大大提高,涌现“强力”、“威王”、“华强”等一批叫得响、深受各地消费者欢迎的牌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将廉江电饭锅拒之门外的现象再也没发生过。
在廉江电饭锅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的帮扶措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廉江市九洲江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黄培彦说,当时廉江市的电饭锅生产企业很分散,质量监管很不方便,冒牌货成很大问题。政府与几家大的电饭锅生产企业商量后,确定专门在九洲江开发区建立电器工业园,把全市范围内分散的电饭锅生产企业集中起来。
廉江市电器老板获悉后,大喜过望,纷纷申请要地,原本打算到外地发展的6位老板也改变初衷。如今,众多的电饭锅企业都已进驻工业园内。
一位企业的老板说,廉江的电饭锅产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产业园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
困境:一只电饭锅只赚3元
喜中有忧成为了廉江电饭锅产业最现实的课题,产量越来越大,但利润却越来越低,成为了扎堆在这个行业的每一家企业都感同身受的一点。
其中一个隐忧就是产业做大后,利润却越来越低。
广东威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办戴文师说,威王集团廉江工厂一年大约生产200万只电饭锅,其中90%出口。其中出口到东南亚、印度等地的电饭锅占到总出口量的七成。
电饭锅出口逆市热销的背后是价格策略。“现在出口电饭锅主要还是平价卖。”
戴文师举了一个例子,现在出口的电饭锅品种当中,最畅销的为1.8升,售价是每个60元,但成本是57元,只赚3元。如果损耗大一点的话,成本都要60元了。现在关键就是抓损耗。“现在靠的是国家政策,出口电饭锅有10%的出口退税,没有那块不行”。
出口增长的背后也有稳忧。
戴文师说,现在出口也不是很好做,有些出口目的国也很刁难。他们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本地企业生产成品,而不鼓励进口成品。现在有些进口商只进口电饭锅零部件,在当地组装,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关税方面相差很大。
“由于外商更多想要半成品,他可以赚得更多,但这在无形中逼得我们只好降价给他成品。”
挣扎:出口产品中缺乏自己的品牌
金融危机带来了影响,丢了一部分外贸公司。因为外贸公司压不了价,他们就不干了。很多客户是直接找上门来。
陆锡平还有一点困惑。现在国内很多采购商都喜欢到珠三角一带采购,而不愿到廉江来。因为珠三角更像是一个大超市,他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全部搞掂,可以节约成本。
而且珠三角一带物流业发达,就算是只有200箱货,也很快就能运走。而在这里可能要等到一整车货装满后才能发车。“而且我们货要转来转去,几乎就残废了。”
在出口产品中缺乏自己的品牌,这也是中国电饭锅之乡面临的困惑之一。
戴文师说,目前出口电饭锅当中有一部分有自己的品牌。对方会使用一段时间,看看是否有质量问题。但其中80%是生产贴牌产品。由对方提供委托书来生产贴牌产品。目前贴的牌子都是一些中国人不太熟悉的品牌。
目前,廉江出口的电饭锅当中是以贴牌为主。“用他们自己的牌子在本国好卖”。
战略:
要像谈恋爱一样创品牌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戴文师说,就是要创自己的品牌。已经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这已经吸引不少客商过来了。“如果他们愿意选高档锅的话,我这里是第一选择。”去年出口330万美元,今年出口将超过1000万美元。
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陆锡平说,要创立品牌,加大出口力度,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他已经在中山买了100亩地,准备在中山也办一个厂。中山位于珠三角地区,有信息和物流方面的优势,廉江有人工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样一个电饭锅在中山生产比在廉江生产成本要高约1至2元。两地联合办厂正好可以优势互补、信息互补。
陆锡平说,公司从2002年就开始创品牌了。因为市场上低端产品太多,竞争恶劣,只有做品牌,才有唯一性。有了品牌,只要顾客认可了质量,提高一些价格也可以,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就不行。做低端是只要便宜就可以了。
创品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对产品进行宣传,经销商对产品的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培养感情。”
廉江电饭锅品牌不够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宣传投入不足。“目前家电行业利润的20%~30%会拿出来投广告和做销售,但我们只投入了约15%。主要还是因为电饭锅的利润太低了。我们只有3%到5%的利润,有时甚至无利。”
未来:
“‘廉江造’叫响市场不远了”
几年前,各自为政的廉江电饭锅企业准备策划成立一个廉江电饭锅集团,注册资金3000万元。当时还请了国内知名的策划人专门做了策划,连30万元的策划费用都付了,但最后时刻廉江电饭锅集团还是夭折了。“主要还是大家心不齐,搞不起来。10多个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经过这段插曲后,回归平静的廉江电饭锅产业的再次整合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这肯定要政府出面来整合才行啦。”廉江一位电饭锅业内人士称。
“虽然整体上看,‘廉江造’电饭锅的声誉还未能很好地在国内外市场打响,但是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叫响市场的这一天已经不远了。”莫志军说。
专访廉江市副市长莫志军
记者:请问目前廉江电饭锅产业一年的产值是多少?
莫志军:廉江已经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电饭锅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仅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实现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
记者:为扶持廉江电饭锅产业,政府做了哪方面的工作?
莫志军:政府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优势企业的强势项目,积极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将自主品牌做强做大,做出影响,以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为终极发展目标。
同时,廉江市政府积极倡导成立廉江家电商会、基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技术开发机构。利用商会的力量大力整合行业内的资金、人才、知识产权、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资源。
2005年,廉江经济开发区被授予广东小家电企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广东省火炬计划智能化节能电饭锅特色产业基地,省质监局在廉江市设立家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站。
2006年5月,廉江市委市政府组织200多名家电企业家到北京参加“2006年中国国际家电博览会”,并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了以“发展海内外黄金客户,铸造电饭锅产业辉煌”为主题的2006年“中国电饭锅之乡”廉江市(北京)新闻发布推介会,打响“中国电饭锅之乡”品牌。
记者:怎么看待“中国电饭锅之乡”这一称号?
莫志军:“中国电饭锅之乡”这一称号,是国家对我们的肯定,是消费者对我们的认可!这不但是一份荣誉、一份自豪,同时也是一种鞭策、一种期望,仅仅只是我市电饭锅产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整体而言,我市的电饭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竞争力还不是很强,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也非常有限。
俗话说得好,“知耻而后勇”,面对今后愈演愈烈、愈来愈复杂的市场,作为“中国电饭锅之乡”,我市要进一步加强电饭锅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必须狠抓质量,争创品牌,以质量和品牌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