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群集约化就是低碳经济
——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文/黄荣东
我国加工生产型企业如何走向产业集约化的经营之路?就此笔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他认为,加工生产型企业走向产业集约化转型,其实说到底,就是目前国家正在提倡的“低碳经济”。
他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增长,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而最直接的战略就是要依据低碳经济的要求,推动和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如何转型?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发展与“低碳”的统一呢?
产业群发展是低碳经济的亮点
刘尚希说,一个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共同利用当地资源,如物流、生产基地服务设施和服务企业等这些有机的组合,就形成了产业群。这样一来,其整体综合实力就可以和大企业进行竞争。因此,产业群的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产业的发展有各种类型,有传统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群;还有市场推动型即通过市场发展如义乌小商品市场那样形成的产业群。国内许多地方都形成了类似的产业群。大批中小企业借助产业群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又出现了一批名牌产品。
许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本地的产业群发展规划,并通过政府提供社会服务、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疏导,建立了相互间联系的纽带,推动了产业群的发展。
他说,产业群的发展还要和品牌建设、城市化建设有机组合。通过产业群竞争力的提高,营造出本地区的品牌。而名牌效应出现,又能推动城市的品牌,提高城市的品位。然而目前在一些产业群中,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仍然是低成本、低价格的产业集群。因此,要通过科技创新,使低成本、低价格的集群,向高科技集群转换。
改变消费方式:建议拒绝一次性酒店用品
刘尚希介绍说,调查和分析显示,我国践行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一是政府的示范作用有待加强。目前我国政府机关在节约资源能源方面做得还不够,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节约意识较为淡薄,其资源的过量消费问题就更加突出。
二是我国居民的认识误区有待消除。一些居民认为节约消费降低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有些居民认为消费中的节约限制了生产的发展,还有些居民认为消费节约与否只是个人偏好问题。这些误区都有待逐步消除。
三是低碳消费品的不足制约低碳消费的践行。节能产品是低碳消费品的主体。目前我国节能产品市场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提供的产品和质量都存在明显不足。
他说,要引导居民逐步形成低碳消费的习惯,减少日常“便利消费”,尤其是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对于一次性酒店用品我们要拒绝,强调“低碳出行”。将酒店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要淡化“面子消费”意识。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对面子工程、面子应酬等进行约束和限制。还要逐步戒除“奢侈消费”的偏好。如出行方面尽量少用私家车,自备洗浴卫生用品,饮食方面多食用低碳食品等等。
相关链接
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人类的产业发展正从信息经济时代转向能源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与服务从关注劳动、技术要素投入下的劳动生产率,回归到关注自然资源投入下的资源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