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升级需要政企联手
山东省淄博市传统陶瓷业正在迅速剥离陈旧,脱胎换骨,向高品质努力。其产业升级的理念和路径,也许正是国内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典型和缩影。
作为全国5大陶瓷产区之一,淄博市素有“北方瓷都”之誉,不过,淄博陶瓷多年来曾一直被市场涂着“低档陶瓷”的色彩。如今,这种局面正在迅速改变。
在10月举办的淄博国际陶瓷艺术节上,“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大幅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该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韩克新认为,从申报注册使用“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批准至今,一年的时间,淄博陶瓷地域品牌效应凸显,地域品牌正在获得认可。2010年淄博市陶瓷行业预计实现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7%,销售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7.65%。淄博陶瓷将高科技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日益高端的产品,如“中华龙”系列瓷器和“陶瓷刀”等,以其独有魅力享誉海内外。
淄博陶瓷业正在成功升级转型,是面对市场的变化,政府、协会与企业的联手之作。
宏观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对本地优势资源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淄博市政府制定的产业升级战略,顺应了国家大力提倡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其灵魂就是解决企业的发展方式问题,核心8个字:升级转型,创新驱动。
明确了战略方向,市场运作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制定行业标准、淘汰落后产能、运作高端品牌”,当地行业协会在市场引导和开拓方面,与企业步步相随;而企业方面有了各方的助力,将本地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生产出越来越多的高品质产品。
淄博陶瓷业正在升级,其产品正在向更高端挺进、挺进……
——编者
嫁接传统优势 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针对国内陶瓷产业新一轮整合的严峻形势,淄博市政企合力擎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这一产区品牌努力目标。其竞争思路和发展理念是:不要求企业多大,多有规模,提供多少GDP,但要求企业能够健康、良性、长远地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宿希强
陶瓷一直是淄博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但据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实际上陶瓷产值只占淄博GDP的7%左右,比重并不大,淄博市对陶瓷业有着怎样的产业定位呢?
一万年的文化沉淀
淄博是中国陶瓷发祥地之一。2007年国家文物部门对沂源县扁扁洞新石器早期人类居住遗址的考察认定表明,这里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文化层完整的陶瓷制作遗址,这项发现也把淄博的陶瓷历史由八千年上推到了一万年。淄博古瓷发明于1400年前的北朝,三国时,淄博就成了中国北方的制瓷中心。
一万年的薪火传递,陶瓷业传承的是历史与文化。当地政府看重陶瓷业,就是看重这一点,尽管它所占城市GDP分量并不是很重。但他们认为,一座城市是需要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将淄博陶瓷做大做强,意味着城市品牌与城市文化的提升。
传统印象中,淄博陶瓷一直是低端产品占主流,产品附加值与美誉度偏低,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采访中通过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变化,一位企业家就感叹,陶瓷界竞争激烈,已经到了“品牌时代”。企业对品牌的强烈渴望,记者在采访中印象深刻。
从历史上看,传统的淄博陶瓷也曾是高档陶瓷的代表。唐朝时,“茶叶末釉”的发明就使淄博制瓷业经历过辉煌,宋代“雨点釉”的发明更是淄博陶瓷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陶瓷也是高档陶瓷的代名词,是国家用瓷的首选。如日用陶瓷中,在国庆50周年时,特制“中华龙”国宴用瓷登上国宴大堂;艺术瓷中,三代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瓷器中都有淄博陶瓷。
据了解,所谓“低端”,可能是历史的原因,在淄博陶瓷的低迷期,曾经留给外界的印象。近年来淄博市响应国家倡导的“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打造“淄博陶瓷”地域品牌,再塑淄博陶瓷新形象。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健康发展:“淄博陶瓷”地域品牌的内涵
在淄博人看来,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暗含着健康发展这一理念,也就是说强调绿色环保、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创新型发展、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如此,一个行业同样如此。因此,不光陶瓷产业,其他产业、其他领域,也应把健康的理念贯彻进去,因为健康发展才是第一位的。
在打造淄博陶瓷地域品牌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淄博陶瓷打出了一套淘汰落后产能、运作高端品牌、制定行业标准的竞争组合拳,效果显著。这套组合拳的推出,其出发点主要就是解决发展方式问题。核心就是8个字:升级转型,创新驱动。
这里面有市场这只手的自发调节,但从现实来看,仅凭市场自我调节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加以引导。
据了解,当地政府主要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为淄博陶瓷业的升级转型助力。硬件方面,主要就是通过规划建立集约型的陶瓷基地。譬如,已经建成的中国科技陶瓷城、中国财富陶瓷城、高科技创业园等,为高科技型企业提供自由翱翔的天空。2007年,更在创业服务中心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平台。创业中心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意味着可以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便利服务。现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平台已成为企业陪客户参观的首站。加强硬件建设,基本目的就是要把淄博打造成江北乃至全国和世界的陶瓷科技、生产和贸易基地。
软件方面主要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升级转型。淄博市主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发展规划的健全和实施。突出节能减排,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淄博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细化产业区域,规范产品定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有序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开启吸引各类人才来淄博创业的“绿色通道”,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同时,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人才的培养培训。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构筑淄博陶瓷行业的人才资源高地。
三是健全扶持政策。对关系陶瓷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在土地、资金、技术创新、产业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综合运用贴息、担保、补贴、奖励等手段,鼓励支持陶瓷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在国内国外重要媒体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淄博,了解淄博陶瓷,在更高层次树立淄博陶瓷的品牌形象。总之,政府将努力为陶瓷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陶瓷产业发展的新跨越,为建立经济文化强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新”对应“三创”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淄博为构筑新世纪的竞争优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其内容主要是:新材质、新造型、新装饰,对应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
2002年,淄博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综合型的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在科技部首次基地运行绩效考评中,淄博在全国43个新材料基地中排名第6位,在18个综合型基地中名列第3位,已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淄博现拥有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710个种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258项,200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2009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可以说,新材料,给了淄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其中,高技术陶瓷领域有200余项专利或成果获奖,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70余项。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电真空陶瓷等产品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核能等尖端领域。
近年来,淄博市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战略性措施,研究制定了大力发展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为新材料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带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文化艺术创新方面,淄博市鼓励企业多引进陶瓷艺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同时多培养企业的后备人才。因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在很多陶瓷企业的技术骨干享受政府津贴。
技术研发和资源整合是最大优势
淄博市的技术研发主要指以滑石瓷、高石英瓷、鲁光瓷、精炻器、合成骨瓷为代表的创造发明,资源整合则是整个陶瓷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与整合,包括生产、管理、销售、售后等,也包括科技资源与行政资源等。
据了解,市政府有关领导经常到陶瓷企业调研,这让一些企业负责人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他会想:明年我要给市长看什么呢?
另一方面,市领导每年到一些龙头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调研,看看他们的成果,听听他们的想法,也是对企业工作的一种督促,同时对政府工作也是一种促进。政府真心希望这些企业每年都在进步。
淄博陶瓷业未来将达到怎样的发展目标呢?当地政府认为,立足本地实际,健康就好。在他们看来,不要求企业多大,多有规模,提供多少GDP,但要求企业能够健康、良性、长远地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急功近利,一年前进一小步,把事业一直做下去,多年之后就会发现,企业已前进了很多。
淄博市的产业升级转型就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他们认为,跨越式发展固然好,但不能头脑发热,搞大跃进。
走向高端:淄博传统陶瓷业的复兴
淘汰落后产能、运作高端品牌、制定行业标准,一连串的市场竞争组合拳,使淄博陶瓷开始了产业调整“三级跳”。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宿希强
在10月举办的淄博国际陶瓷艺术节上,引人注目的是,四处悬挂的“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大幅标语。
“淄博陶瓷正在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山东省陶瓷公司经理、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韩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代陶瓷追求的目标是“官窑”,当今陶瓷追求的目标则演变成了“国窑”,淄博陶瓷高擎“国窑”大旗,既是设定目标,又是彰显信心。言语之间,底气十足。
让韩克新充满底气的是,涵盖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陶瓷装饰材料、陶瓷机械、高级耐火材料等5大类的淄博陶瓷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其中2009年,年产值超过100亿元,2010年淄博市陶瓷行业预计实现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7%,与此对应的是,从申报注册使用“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批准至今,一年的时间,淄博陶瓷地域品牌效应凸显,地域品牌正在获得认可。
实际上,就在几年前,缺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卖不出高价,还一直是淄博陶瓷产业的软肋——曾经的权威数据显示,山东出口13.9亿件陶瓷仅创汇11.5亿美元,平均每件只有0.83美元。
不过,现在这种局面正在被改写。在上海东方商厦、八佰伴、燕莎等国内外一线奢侈品消费商场里,淄博的本土品牌华光陶瓷已经是与英国“道尔顿”、日本“诺里塔克”、德国“罗森塔尔”等国际知名陶瓷品牌并驾齐驱的抢手品牌。在今年世博会召开之际,华光陶瓷与上海一家公司交割完成价值1835万多元的购销合同,更是开创了日用陶瓷团购一次订单的国内最高纪录。
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守智认为,淄博陶瓷已经踏上复兴的快车道。
奥妙何在?
韩克新认为,“一招妙棋激活满盘”,淘汰落后产能、运作高端品牌、制定行业标准,一连串的竞争组合拳,使淄博陶瓷开始了产业调整“三级跳”。
规划:淘汰落后产能 增加高档比重
淄博陶瓷业中比重最大的两块是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建陶方面,淄博建陶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生产规模和实际产量均仅次于广东佛山,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日用陶瓷的新瓷种发明创新,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据领先位置。
在淄博众多建陶企业中,涌现出了东岳实业总公司、山东耿瓷集团、淄博城东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皇冠、耿瓷、斯格米、米开朗、狮王、薄斯美等一批知名品牌,共同构建了淄博建陶这一区域品牌,形成了产业链完善的建陶产业集群区,配套产业也比较健全。
不过,所谓成也建陶,败也建陶。建陶的规模、效益巩固了淄博北方瓷都的地位,但因为技术门槛较低,众多小企业一哄而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低端产品的“帽子”一直挥之不去。
同时,淄博市建陶生产所需的长石、石英、粘土等原材料和煤炭等燃料95%以上靠外地购进,采购、运输成本高,而且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建陶产业同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酝酿变局,全国新兴陶瓷产区一波又一波产业冲击,把淄博陶瓷产业也逼到了不进则退甚至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建陶产业已经暴露出能源、原材料面临枯竭、环保压力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行业自律缺失等5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建陶工业实施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韩克新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8年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制定了未来3年发展的方向、政策措施等,具体目标提出:3年后,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这意味着,建陶业要砍掉近一半产能,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200条。
砍掉的就是落后产能。韩克新用“挥泪斩马谡”形容这种阵痛:“产能只有向优势企业集中,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
早从2008年1月1日起,作为淄博市中心的张店区就已不再批准新上建陶生产线。两年多来,已淘汰建陶生产线42条,淘汰落后产能8200万平方米,腾出空闲土地1000余亩。
好处显而易见。“‘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的高污染现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淄博陶瓷协会宣传处处长高兴地对记者说。
之前,数据表明,2008年淄博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而综合能耗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耗能的13.3%。建陶行业的高耗能一度是淄博市政府部门颇为头疼的问题。
在淄博市的政府规划中,“力争经过3年努力,形成涵盖会展-研发-原料辅料-建陶装备及配件-建陶产品生产-物流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配套、融合发展的现代建陶产业链。”淄博建陶业的发展蓝图也初步被量化提出了具体指标:高档建陶产品比重要达到50%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8-10家,拥有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3个、市级研发中心5个;建陶生产企业50%以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0%以上通过ISO14001、ISO9000、ISO18001体系认证,能耗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市标准;建陶企业生产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这是对淄博市建陶产业未来3年发展指出的明确方向。张守智评价,淄博市政府对建陶产业的发展规划传递出了多个积极的信号。重压之下,淄博的建陶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考验,许多企业可能会因此倒闭或向外迁移,但整个产业将进入资源整合阶段,也迎来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品牌的机会。
品牌:拥有5大优势资源
在建陶领域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在日用陶瓷领域,淄博则响亮地提出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这一产区品牌概念。
作为行业管理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韩克新对淄博市陶瓷产业的状况了如指掌,他在多次到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佛山、河北唐山等产区进行考察之后,找出了淄博陶瓷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在韩克新看来,淄博陶瓷业优势有5个方面。
一是,具有丰厚的陶瓷文化积淀。距今约一万年前,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器生产,一万年来烧制陶瓷的窑火就没有停止过:北桃花坪遗址—后李文化—北辛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岳石文化遗址—齐文化,再到寨里窑开始生产瓷器,形成了淄博瓷器发展的完整序列。现代陶瓷就是在这坚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形成了年产日用陶瓷8.58万件的生产能力,形成了出口陶瓷、高档宾馆用瓷、高级玻璃陶瓷耐火材料、装饰材料、建筑陶瓷、高技术陶瓷六大基地,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人才技术优势突出。淄博陶瓷行业具有良好的研发条件和人才培养体系。硅苑科技、华光瓷业等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骨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研发和生产的骨干力量。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在淄博形成了多层次的陶瓷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有力地带动了陶瓷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科研力量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200余人,国家级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省部级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60余人,大专以上技术人员占50%以上。
四是,具备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2004年,淄博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陶瓷名城”,被誉为“北方瓷都”。高石英质日用细瓷是中国的第三代国瓷,“中华龙”系列产品先后进入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受到广泛好评。合成骨瓷获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成为日用陶瓷创新发明最高奖项。一部分名贵色釉、刻瓷、雕塑品被选为国家级礼品瓷。目前,淄博陶瓷荣获3个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9个山东省名牌,6个山东著名商标,3个山东轻工名牌,14个山东陶瓷行业名牌。淄博陶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各陶企普遍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由直接燃煤向天然气等洁净燃料的环保升级改造。高技术陶瓷已被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业多个领域。可以说,淄博陶瓷产业无论在陶瓷生产办法,还是在材质研发、陶瓷产品研制生产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这些都为造就国窑品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足之处同样明显,主要在于品牌塑造力度仍然偏弱。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于一些产区用淄博的技术、材料、人员生产陶瓷,但产品强度、质量却远远达不到应达到的瓷种标准,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市场秩序。“我们这里有一些企业为广东品牌代工,同样的产品,在我们这里价值只有几十元,但贴牌之后就能卖到上百元乃至几百元!”
最终,切入点选择了从行业标准入手,强化淄博陶瓷整体品牌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协同相关企业,同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制定了5项山东省陶瓷地方标准,并顺利实施。” 韩克新介绍,5项标准分别是《高石英质瓷器》、《合成骨质瓷器》、《镁质强化瓷器》、《炻器》、《雕塑陶瓷》。另外,《高石英质瓷器》、《镁质强化瓷器》、《抗菌陶瓷》三项国家标准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公示。
需要指出的是,骨质瓷、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高长石瓷、精炻器等瓷种都是淄博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在外观质量、抗热抗压强度等方面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在国际国内市场均享有较高声誉。韩克新介绍,其中,镁质强化瓷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年产能力达到1亿件,合成骨瓷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年产能力达到2000万件,高石英瓷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年产能力达到30万件,以上三种新瓷种已成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等国家政府部门用瓷的首选。
有了标准,如何让企业认同、推行这些标准?“一方面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更重要的是构建当代国窑品牌管理体系。” 韩克新说,“为了规避地域品牌的使用风险,管理规则规定,‘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品牌使用期限为两年,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陶瓷协会对使用地域品牌的企业定期抽查,产品抽查两次不合格者,撤销使用资格,并在新闻媒体公布。”
创新:升级换代伴随技术革命
事实上,在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背后,核心是淄博陶瓷厚积薄发的科技、人才优势。“创新已成为淄博陶瓷的灵魂。”韩克新自豪地说。
陶瓷是火中求材。作为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型传统行业,陶瓷产业的每一次升级换代伴随的都是技术革命。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了解到,新中国的第一场陶瓷技术革命就是淄博陶瓷完成的。1963年,中国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在博山陶瓷厂研制成功,使产品烧成由间歇式生产改为连续化生产,一举取代了过去的“馒头窑”——当时的国家轻工部组织全国的重点陶瓷企业在博山陶瓷厂召开现场会,推广这项新技术新工艺。由此,淄博陶瓷创新的大幕拉开。
“我们正在推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高耗能向绿色环保的转型。”韩克新说,陶瓷产业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财富,又提升了淄博的知名度,围绕如何把这个传统产业发展下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燃料改造、设备更新、环保升级等。目前,全市的陶瓷生产已经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所以,创新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既要通过改造,不断淘汰落后的产能和设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又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带动淄博陶瓷业技术水平整体上台阶。”
“淄博市委市政府为鼓励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推进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韩克新说,近年来政府一直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加大研究开发和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推广力度,以技术进步推动淄博市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陶瓷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创新、创造”是陶瓷业的真谛。没有创意,没有创新,形不成特色,就没有发展潜力。要突出设计创新,既要研究怎样满足市场需求,抓好新材质、新瓷种的更新换代,又要研究怎样去引导市场,引领消费,在新造型、新画面、新装饰上做文章,还要能体现地域特色,使品牌形象与产品特色有机融合统一起来。同时,在产品、设计创新上,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实现功能实用、外观造型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统一。这是淄博陶瓷自身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全面树立新的资源观,注重采用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改造提升淄博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韩克新说。
现代理念描绘陶瓷未来
将文化的内涵与科技的手段有机结合,淄博陶瓷业转型之路充满光明。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宿希强
和温家宝总理的一次谈话,成为工艺美术师张鲁迁永生难忘的回忆。
时间是2009年6月27日。这一天,来淄博调研的温家宝总理在得知张鲁迁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时,跟她亲切握手,并微笑着问:“你看淄博陶瓷和景德镇的陶瓷哪个更好一些?”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在场的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张鲁迁却从容地说:“各有千秋。景德镇陶瓷侧重工艺陶瓷,淄博陶瓷侧重实用陶瓷。”
“回答得好,专业。”温总理直夸。
张鲁迁是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公司的一名美术师。其时的背景是,金融危机阴影未散,温家宝总理来淄进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调研,而硅苑作为淄博陶瓷的领军企业,工业陶瓷项目是当时为温总理准备的重点。
“我们的艺术陶瓷也引起了总理的兴趣,给了硅苑人一个惊喜。”硅苑党群部部长程卫忠对记者说,“温总理走后,我们组织学习了他在硅苑的讲话和精神;一年之后,也就是今年的6月27日,我们又专门重温了温总理的讲话和指示。”
“开创现代陶瓷未来,就是开创陶瓷应用的新领域,从这点看,陶瓷事业是大有前途!”温家宝总理的这句原话,几乎硅苑的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硅苑总经理殷书建认为:“开创陶瓷应用的新领域,总理一语道破了陶瓷业发展的精髓,为现代陶瓷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业陶瓷民用化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了解到,硅苑科技是淄博市的一家高科技型企业集团,“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两家使用者之一。其前身是一所研究院,科研力量雄厚,其相继制定成国家标准的《高石英瓷器》、《镁质强化瓷器》均是其独创的自主品牌。
目前硅苑形成产业化的领域主要是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和陶瓷原辅料。其产品均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其中日用陶瓷的主打产品为“中华龙”系列瓷器和“陶瓷刀”。
在硅苑新材料科技公司展厅,程卫忠向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介绍:“我们的产品代表着当代北方瓷器的最高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后引领了北方陶瓷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国窑”这一地域品牌,他非常有底气。“众所周知,我们出产的中华龙系列瓷器美轮美奂,是标准的国家用瓷,1999年9月,我们为钓鱼台国宾馆制作了专门用来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和政要的‘中华龙’国宴用瓷。2002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接待来自美国的一位重量级政要时,这位政要专门索要了用来接待他的‘中华龙’盖杯,作为中国之行的纪念品。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夫人一次订购了9万美元‘中华龙’产品作为收藏品。2009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以个人名义订购了‘中华龙’产品。”
“至于陶瓷刀,是工业陶瓷民用化的高端产品。世界上第一把全陶瓷刀就诞生在硅苑,采用航天和军工用瓷制成,刀体和刀柄实现全瓷一体,在硬度、锋利性和耐磨性上均大大超越传统金属刀具,具有不生锈、不与食物发生反应,保持食品的原色、原味等特色。”让程卫忠自豪的是,最近几年,他们又引领了工业陶瓷民用化的发展潮流,并为国家出口陶瓷做着技术上的支撑和服务。目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钓鱼台国宾馆、国家外交部、财政部、中国驻日大使馆等政要云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淄博瓷器的身影。
“陶瓷刀”已经成为淄博陶瓷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2009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淄博中国陶瓷馆选送的陶瓷刀就在2061种产品中夺得大赛金奖。
而在工业陶瓷领域,就在今年6月,硅苑科技自主研发的99%氧化铝亚微米陶瓷脱水元件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这种新型脱水板是安装在造纸行业高速纸机上的元件,已经具备与国际最先进的知名品牌抗衡的水平,质量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也打破了中国在中、高速纸机用陶瓷脱水元件领域一直由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硅苑工业陶瓷销售部经理梁建告诉记者:“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我们生产能力暂时跟不上,很多订单都不敢接!”
硅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只是淄博市陶瓷行业开创陶瓷应用新领域的一个缩影。淄博陶瓷协会会长韩克新表示,淄博在先进陶瓷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领域,无论是生产总量还是技术水平,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绿色制冷剂、增塑剂、耐火纤维等生产规模位居亚洲首位。事实上,除了规模企业以外,一些中小企业也积极利用后发优势,抢占科技制高点,开发陶瓷新功能,开创陶瓷新领域。
能量瓷新概念
见到记者的当天,淄博博纳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魏成章正在重构公司的销售体系。这是一家创办于2002年,由两名股东和两位博士联办的,致力于能量瓷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当年误打误撞进了陶瓷产业,好在定位比较准确,我们已经从最艰难的时候走了过来。”魏成章回忆,当年与他类似和院士、教授联办的很多企业都已经一拍两散。博纳是坚持下来的少数。“因为我们开发的是陶瓷新功能,打造的是生态陶瓷产品,开辟的是陶瓷新领域。而其中的艰难是最初没想到的。”
博纳科技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博纳能量瓷,这种陶瓷的神奇之处在于,能让茶、酒、烟、食物等从品质与口感上变得更好,而且通过对比能够亲身体验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在检测时表示,博纳能量瓷在生产过程中将多功能健康陶瓷材料加入到陶瓷坯体及釉浆中,其陶瓷坯体和釉面可释放远红外线,不仅可以对器皿中的水进行活化作用,还可以让茶、酒、食物等从品质与口感上得到全面改善,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但就是这样一种产品曾使魏成章备受煎熬。“公司前5年一直赔钱。为什么,产品成功率太低。一开始只有30%,后来提高到50%,还是太低。教授们在实验室里做出的成果和实际生产毕竟还有距离。谁能忍受连续5年赔钱啊,每年我们的投入都在70万元左右。”魏成章说,这是高科技陶瓷产学研结合的一个难点——长时间不赚钱也就罢了,还要赔钱!
尽管公司成立伊始,博纳科技就得到了淄博高新区政府的30万元博士创业启动资金资助和其他资金、政策优惠,他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他一度也有些吃不消。“好在我咬牙坚持下来了。”魏成章说,“后来我们的产品成功率提高到80%,公司慢慢就盈利了。”
在魏成章看来,作为起步比较晚的企业,起点一定要高。“别人都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了,你还去研究,能有竞争力吗?所以选择高科技、选择陶瓷新功能就是要赢在起跑线上,至少不输在起跑线上。否则,同质化竞争,只能是形成市场恶性竞争。”
“多功能健康陶瓷材料”早已获得国家专利。这种材料加入到陶瓷中生产出能量瓷的原理是,其釉面和坯体可产生超强的远红外能量波,与水分子产生共振,将大的水分子团裂变成较小的水分子团,达到活化、净化水的效果。魏成章透露,博纳能量瓷中添加的“多功能健康陶瓷材料”为10%左右,而他现在也对外销售多功能健康陶瓷材料,价格为480元每公斤。
期间,博纳又先后与青岛大学建立了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平台、与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水健康陶瓷材料实验平台等多个科技平台。强大的产学研平台使得博纳有着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支持,为博纳进军高科技陶瓷行业领域、研发新产品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这使得博纳研发的产品,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站在了科技与行业前沿,占据了市场高端。
在博纳科技的展厅,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博纳中华玉瓷系列产品,还是博纳能量瓷厨具系列,都还附着“抗菌、易洁、活化”的宣传语。
魏成章介绍,活水功能表现在对茶、酒、食物的品质及口感的优化效果上,让人们享受健康、优质的饮食生活。“举个例子,用我们新开发的能量瓷餐具盛装食物,可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用博纳能量瓷厨具烹煮食物,可使食物快速熟透,蒸出的米饭会变得颗粒大而晶莹,富有弹性,味道也更加香甜可口。”
抗菌则是指博纳能量瓷可杀灭细菌并抑制细菌的滋生。其原理是,博纳能量瓷自身的热电特性、自极化性使釉面处于高度的活性状态,产生羟基离子和超氧离子,该离子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会快速地侵入和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同时能够高效分解细菌残骸成二氧化碳和水,保持瓷面无菌洁净状态,实现真正意义的无菌状态,该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早在2003年,博纳就率先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抗菌骨质瓷”,拉开了能量瓷产业序幕。至今博纳已经获国家专利47项,主持承担了抗菌骨质瓷的国家标准制定。
易洁指的是博纳陶瓷的易清洁功效。魏成章说,这一功效体现得是博纳能量瓷具有超强的亲水性,其释放的能量可迅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可瞬间渗透到釉面与油污之间,使油污3.5秒内自动浮起,脱离釉面,保持器具光亮如新,杜绝了人们对洗涤剂等化学制剂的摄入。“这一科技成果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已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魏成章说。据测算,易洁陶瓷不仅能减少大量洗洁精对人身体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还能够大量节省水资源,该项目将每年节省洗涤剂100多万吨,节约水资源3亿吨。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离开时,雄心勃勃的魏成章表示,博纳科技正在积极打造“能量瓷研发生产新基地”。“这将为淄博乃至世界的陶瓷产业提供一条较好的绿色健康陶瓷产品发展方向,也为陶瓷产品提升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较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