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联盟,并购,多元化……这些盈利模式哪一种在未来的药店发展中能继续大行其道?近段时间以来,发改委再对药价伸出调控之手,使药店经营者不得不深思现行的经营模式。而在对药店“健康商业模式”的探寻中,对品牌药及其合作的回归成为业内的共识。
新闻背景
流通差价率或将变革药店盈利模式
6月24~26日,第四届全国药店博览会期间,6月18日公布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成为参会代表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流通差价率限制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维价管理、终端对接等成为焦点话题。
这份“征求意见稿”已经引发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比如说在上游方面,企业普遍认为该办法对创新有所鼓励,尤其是原研药单独定价的说法被淡化;而包括药店终端在内的流通行业最关注的,莫过于“征求意见稿”中,发改委对药品流通差价率实行最高限制。
“征求意见稿”中的流通差价率(额)核算标准显示,药品将按照出厂价分为7等设置流通差价率,具体方案是按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分为0~5元、5~20元、20~100元、100~500元、500~1000元、1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等多个档次,其最高流通差价率(额)分别对应为40%、30%+0.5元、25%+1.5元、20%+6.5元、15%+31.5元、8%+101.5元、901.5元。
此前,作为全国医药价格改革的惟一试点的广东省,宣布将出台药品价格管理新规,对省内销售的属于政府价格管理范围的药品实行“三控”:即控制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率,对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额)实行上限控制,以实现对药品价格的全程监管,降低医药费(详见6月11日2版报道)。
很明显,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行药价改革的城市将会扩大,而流通差价率将大大限制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利润。一旦流通环节的加价率被限制,药品操作空间减小,我国几万家以药品代理为生的商业公司和近百万营销自然人将首当其冲,可能面临“吃饭”问题。对药店来说,“高毛利模式”将不再被看好,而品牌药的回归成为业内共识。
所有的争论都是有益的。在对健康商业模式的寻找中,这些业内争论证明,黄金十年并非是一片坦途,这其中的关节点需我们各自好好把握,而作为一个权威的行业媒体,我们也有义务记录下药店人的努力与实践。
“6月24日在杭州参加药博会的时候,我们也在小范围内讨论过,主要是零售企业和药厂,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出台之后,流通环节的差价率限制,按照不同的价格区间实行不同的加价率,对生产企业和流通渠道可能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7月5日,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在接待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而在第四届全国药店博览会期间,记者注意到,这份“征求意见稿”牵动了包括连锁药店、联盟盟主等业界人士的敏感神经。在药博会期间,百合谷中国药店大联盟特意就此发起沙龙,探讨“征求意见稿”实行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之策。他们在分析政策影响的同时,更把思索的目光放到了以后支持联盟生命力的发展模式上。
在此前的5月20日,广东省下发通知,对省内销售的属于政府价格管理范围的药品控制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率,被称为“三控”模式。此举意味着广东省的医药流通差价将有明确上限,药品生产企业还必须报备出厂价或口岸价,且原则上半年内不得自行调整。“广东的这种改革模式,对当前底价招商模式、普药营销模式、零售药店高毛利盈利模式、甚至对现在非常热闹的区域型药店联盟等将产生重大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
纯底价代理商业模式受挑战
在公立医院运行体制未进行改革的情况下,虽然业内公认,发改委对价格单纯的管制,或许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然而此次价格调控政策还是引起了上下游的震动。百合谷秘书长曹迁评价说,该“征求意见稿”对药品的出厂环节和流通环节都有价格控制,这与不久前广东公布的“三控”模式十分类似。
而在6月25日下午的百合谷沙龙上,某药店联盟人士称,一旦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非知名厂家生产的“高毛品种”将因失去操作空间而“死”掉,而此前一大批依靠高毛品种存活的小连锁、单体药店将面临艰难的存亡抉择。
对此,牛正乾认为,价格管控对于流通领域的影响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流通环节差价率的严格控制会使那些以很低价格进(低进)、很高价格卖(高出)的纯底价代理的医药公司和商业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这其中包括以底价代理的集批发零售一体的公司。“此外,对整个医药流通领域利好的是,这个行业当中非常严重的倒买倒卖税票的现象会减少,因为低进高出的现象会受到极大遏制,买税票的需求没有了,倒买倒卖税票的行为自然就减少了,减少的结果是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开票公司会失去存在的土壤。”不过他提醒,这种严格限制将带来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甚至包括医疗机构原来的结算方式进行调整,极有可能会造成整个产业链共同抬高药价,但他认为,通过改革不断“健全、规范、发展”的战略方向明确,行业长期上升趋势并未改变。
重新审视高毛利盈利模式
至于“征求意见稿”可能对联盟带来的影响,常州恒泰医药连锁副总经理刘玉平认为,这对品牌品种有利。“联盟和药店的经营思路要发生变化,品牌品种不能再负利润销售,高毛利品种的毛利不能超过40%。”他指出,现在的部分药店把品牌品种作负毛利销售,以此吸引顾客,这在未来不再行得通。
当业内看好品牌药回归时,无疑意味着不少区域联盟采取的向会员推荐高毛利商品的模式面临考验。
记者注意到,不少盟主已经重新开始审视联盟原有的盈利模式,试图找到一些新名词延续联盟生命力。本次药博会上,以“AOK”为背景的PTO联盟就打出了“零差价联盟”的招式,并直接列出600多个底价供应的产品目录,引来业界哗然。而科伦药业副总裁刘亚蜀为联盟模式发起一个全新的名词“AOK”受到其他盟主的关注。“PTO与其它联盟组织一样需要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将淡出这种同质化的竞争,设计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赢利模式——民生堂AOK新概念健康城。”据介绍,这种模式将选择1000平方米的药店作为平台,这个平台以大健康产品为主,集合现行所有的经营业态,并力邀百强工业实现核心品牌产品一步到终端,根据供应商的需求量身定做营销专区或品牌形象展馆。
而希望加强与品牌上游工业沟通的联盟不仅是PTO。曹迁就对记者表示,早在3年前,金百合已将不少产品的纯毛利控制在10%左右,但他仍希望金百合可以加强联盟与上游工业的沟通,“这是为联盟未来寻求生存,非常重要。”
支撑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哪?
对于经营一线的药店人来说,如何应对政策变化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才是正道。嘉信光华零售连锁药店专家组组长张骏在评价这一政策时表示:“药店人看到政策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重新安排组合产品,获得合理的利润。”在他看来,现在的高毛利模式本来就不是长久之计,药店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必定有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盈利模式,药店人应该找到并顺应这种发展规律。“能引领药店行业自身发展的模式始终就是两种:多元化或者专业化,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组合,评价的标准有三个:对症,安全有效;合理毛利率;专业的服务技巧,让顾客满意。”
刘玉平表示认同。他说,随着全民医保的深入,医保店要专业化,非医保店要多元化,一手抓品牌品种的销售,一手抓高毛利品种的推广,名牌负毛利负多少,高毛利高多少,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来变化;联盟既要与高毛利品种合作,更要与品牌品种合作。
就在记者截稿时,广西健正药业连锁副总经理温忠宁告诉记者,他正在准备把一个1000平方米的仓库腾空出来做成健康大超市。“这个仓库本来正在用,现在腾出来了,我们正在做预算和方案。”
高毛利产品对一个药店来说贡献有多大,影响就有多大,如果这部分的利润没了,有什么新的路子可以弥补?聪明的药店人早已经开始探索。
(责任编辑: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