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系统高官次第落马,折射出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万象。环环相扣的审批环节与行业暴利,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商业贿赂在各行各业中都会出现,为何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愈演愈烈,以致窝案连发?
医改已过中盘,而相应的药改才刚刚步出帷幕。6月21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对医院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医院信息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药品、高值耗材使用等信息实行专人负责、加密管理”,这被认为是医药行业最明确的预防腐败的信号。
医改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根本问题吗?医院、医生、药品、医疗设备等诸多环节利益交织,使医药行业反腐形势更为严峻。
医药行业贿赂近8亿元
一位医药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药品是特殊商品,普通消费者很难有明确的自主判别能力,医生占有很强的主导权。选哪些药、药效如何、有何副作用等,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这种不透明,直接导致了医药行业的暴利。
某药企区域销售负责人认为,正是这种单向的决定权,造成药品销售商业贿赂泛滥,在大型医院更是如此。
在我国,单是国内药企就多达4000多家,再加上一些跨国企业,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这使得有些企业不得不利用潜规则来增加销售力度。我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医药行业内的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该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药品使用的话语权主要还是掌握在医生手中,这也是药品价格越涨越高的诱因之一。
中国市场潜在的巨额商业利润是导致一些企业走上行贿之路的根本原因。面对巨大的市场利润空间,多数企业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商业贿赂蔚然成风,成为其获取巨大商业利润的敲门砖。正因为如此,国内市场更应该加强对商业贿赂的遏制与打击。
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越来越透明,使得制药企业在定价时把潜规则的成本也加了进去。曾在某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工作过的王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确实比较普遍,制药企业在确定药品价格时,除了把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考虑进去外,还会考虑代理商的回扣、进医院后的各种渠道费用以及大型连锁药店的上架费等。
利润畸高
近年来涉嫌在华商业贿赂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而通信、能源、医药、房地产等领域已是案发密集区,其中医药行业尤甚。
上海某医疗器械公司一名李姓市场经理向记者透露,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往往利润丰厚。进口的心脏药物支架在国内可以卖到三四万元,而在国外的价格只有6000多元人民币,但同类的产品国产的只要一万多元。“抗癌药物比医疗器械的利润更吓人,出厂价仅有100多元的抗癌药物,到了医院可以卖到4万元!”李经理如是说。
(责任编辑: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