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鲜食用菌含荧光增白剂”一事,昨天,中国食用菌协会称,他们已介入调查。调查结果是,北京市场上的食用菌绝大部分没问题,部分问题样品已经送检。 协会声音 不相信小学生实验结果 日前,西城区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九成鲜蘑被荧光增白剂污染。随后,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专项检测情况通报称,抽取的132个样本中,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
昨天,中国食用菌协会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此事。“作为行业协会,我们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这位负责人说,因为食用菌有一套园区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安全方面把关很严格。
荧光增白剂主要是在流通环节被添加在食用菌上,它能起到保鲜和增白作用。这位负责人强调,食用菌是个非常好的产业,“肯定有个别不法商家为了牟利,用了非法添加剂,但大部分都用了,这不可能。”
初查结果
绝大部分食用菌没问题
据介绍,新发地市场是北京食用菌主要的集散地,每天的“吞吐量”在500吨以上,占北京总交易量的90%以上。
这两天,中国食用菌协会已组织人员前往北京新发地市场调查。这位负责人介绍,到市场调查的都是行业的资深人士,一般的产品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有没有问题,有些觉得有问题的产品就会进去取样、送检。“目前送检的样本很少,结果也没有出来。”但检查的结果是,北京市场上的食用菌绝大部分是没问题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市民应该相信行政执法部门,即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数据,因为他们肯定有科学的依据。
■ 提醒
蘑菇清水浸泡风干后再食用
购买蘑菇时,要小心选择。一看颜色。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觉,在阳光下可产生紫色荧光,运输过程中的损伤部位颜色变化不明显。二摸表面。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湿润感。三闻气味。选择没有发酸发臭的蘑菇。
鉴于部分食用菌中残留有荧光增白剂,而荧光增白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又非常低,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买回家之后应做更加精心的处理和洗涤。消费者应对菌伞边缘和菌柄根部重点处理,在清水中充分浸泡、冲洗、控水风干后再食用。——摘自张皓实验报告
张皓婉拒教授“帮忙检测请求”
法大教授何兵表示,现在取样合格率肯定高,过段时间再抽样检测
昨晚,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联系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希望他能帮忙再次检测市场蘑菇取样,但张皓母亲代其拒绝了何兵的请求。
张皓母亲
孩子该做的已经做完了
昨晚8点,何兵教授联系上了张皓的母亲,表示他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想重新采集蘑菇样本,请张皓及其指导老师帮忙检测。张皓的母亲表示,张皓马上面临期末考试,不想影响孩子的学习。对此,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探究班”老师刘建华证实,自媒体报道了张皓的调查后,“每天电话不断,影响了正常生活”。
“孩子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的事情交给相关部门去完成吧。”张皓母亲说,做完此调查后,张皓本来想印制小传单,发给社区居民,“现在不需要了,大家通过报纸都知道了。”
何兵教授
会联系其他检测机构
对此,何兵表示理解。“不应该指望一个孩子去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何兵说,研究中心会联系其他检测机构。
“现在取样合格率肯定高。”何兵表示,经过媒体连番报道后,最近北京对此工作肯定抓得比较紧,他们正在考虑等过段时间,该事件平息后,再去市场进行随机抽样。
■ 回应
张皓母亲解释“数据打架”
日前,西城学生张皓调查发现,“鲜蘑不同程度被荧光增白剂浸泡”。而之后北京工商部门抽测结果显示,合格率为97.73%。
对于张皓的调查结果与北京工商部门的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昨晚,张皓的母亲特地给了何兵教授两点建议,并谈了她的看法。
一是有可能双方采样的季节不同导致。她表示,张皓取样是在夏天,夏天食物不易保鲜,容易导致商贩采取添加荧光增白剂来保持蘑菇表面光亮新鲜;而北京工商部门的取样是在冬天,蘑菇在冬天比较容易保鲜。
二是有可能双方取样地点不同导致。她说,张皓的取样大部分来自小区周边的小商店;而北京工商部门的取样覆盖面比较广,包括超市、市场等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地方。(记者 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