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往往将媒体报道的不合格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还有的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有安全隐患,纯天然食品品质更好。
对此,相关专家指出,按照我国制定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合法、合理应用食品添加剂根本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许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倍数系数甚至远高于营养物。
食品添加剂经常替非法添加物背黑锅
上海师范大学工程食品研究所副教授胡国华博士指出,长期以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正面宣传相对较少,一些媒体甚至不负责任地进行片面甚至错误报道,使得食品添加剂在我国推广应用难度变大,对我国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权益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使用非法添加物,或者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可能危及食品的安全性,而当非法添加物由于滥用而暴露出问题时,人们往往就会将责任归结到食品添加剂身上,从而得出“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的错误结论。实际上,只有列入到《标准》名单中的产品才可以被称之为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均为非法添加物。胡国华感慨地说:“将违法使用非法添加物,以及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的行为说成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问题,其实是让食品添加剂‘背黑锅’。”
据介绍,《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都列出了非常具体的应用范围,卫生部还要求各省直辖市等地方一级卫生厅(局)每年对生产食品添加剂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和核定,根据实际情况由卫生部主持的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每年都对《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这些监管措施的规定和落实,确保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凡是按照《标准》的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科学和安全的。
“纯天然食品质量更好”的说法是误导
目前一些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明显误区,许多消费者对添加剂仍有一定的恐慌,认为天然食品更有益健康,认为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而一些生产厂商往往又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大肆宣传“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这也造成了消费者认为“纯天然产品比含有添加剂的产品品质好”的消费心理。
胡国华认为,这种标注很不科学,一方面是很难做到,事实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超市货架上除了纯净水等少数几种食品不应用食品添加剂外,绝大部分食品都应用了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一日三餐中一般也都含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在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不符合国家有关包装标签法规和标准,这种宣传不利于我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良性发展,不利于我国消费者对食品的科学选购。
胡国华介绍说,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有严格的规定,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卫生组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该品种的最大允许摄入量ADI值、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限量。再经过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通过卫生部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在危险性评估中,通常采用丹麦预算法、膳食模型法、膳食暴露量评估法等方法来计算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被摄入了多少,是否会超过最大允许摄入量以及最大添加量是否科学等。在评估模型中,添加剂使用量的设定是非常保守的,以保证即使成倍食用了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也不至于中毒。在预估添加剂使用量的丹麦预算法中,使用量小于最大安全摄入量的40倍时,该添加剂可用于固体食物,意味着允许添加量是最大允许摄入安全剂量的1/40。实际上,化学添加物的安全倍数远高于营养物,例如脂肪的安全倍数小于2,即实际摄入量为允许摄入量的两倍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阿斯巴甜的安全倍数是800,即实际摄入量为允许摄入量的800倍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食品安全和质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防腐保鲜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剂、品质改良剂、增稠剂、加工助剂等)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和变质,保持食品营养价值,提高食品品质和功效,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