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春节,家住广州天河体育东小区的张女士到附近的超市采购年货,应小孙子的要求买了不少零食,仔细看了这些零食的配料单,张女士不由皱起了眉头。一盒口香糖,仅仅配料一项,就有木糖醇、山梨糖酸、甜味素13种食品添加剂。“真不知道是在吃食品,还是吃添加剂,叫人怎么放心啊?”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跟张女士一样,在采办年货时为添加剂困惑的,并不在少数。
近年来,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这些非法添加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消费者心中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恐慌。尽管对食品外包装上标注的添加剂名称一头雾水,但为安全起见,“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产品成了不少消费者置办年货的首选。昨日,有食品安全专家则对记者表示,食品制作工艺上很难做到不含任何添加剂。关键是在采买年货时,要了解哪些添加剂是有害的,尽量不要购买和食用。且听相关专家为我们支招。
食品添加剂让消费者担心
木糖醇、明胶、抗氧化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胭脂红……这都是什么东西?记者昨天在广州的吉之岛超市随机询问几位正在选购食品的市民,他们都表示不清楚,更不知道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其实就是防腐剂。“化工产品吧,还是少吃为妙。”这是他们的普遍看法。
昨天,仲恺农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广东食品协会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白卫东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把三聚氰胺、苏丹红这些非食用物质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目前普遍认为,在标准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据介绍,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及保藏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到食品中的少量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需经卫生部批准,在规定的食品中使用,并按规定的加入限量使用。
不过,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也非空穴来风。据广州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对节前食品检查时中发现,确实存在食品添加剂不科学使用或者滥用的问题。
不含任何添加剂是误导
即便专家们纷纷为食品添加剂正名,但消费者对添加剂还是抱了一种能避则避的态度。因此,市场上一些标有“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食品上标注不含任何添加剂,是在误导消费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态度鲜明的表示,不存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产品。据介绍,食品添加剂在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几乎全都存在,它给人们带来了色、香、味以及延长食物保存期。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商场里的加工食品基本上也都不会存在。
白卫东也表示,号称不加添加剂的膨化食品必然含有膨化剂,如不含添加剂豆奶产品很难分层。“仅有少量类似卫生奶这样的产品可以避免使用添加剂。”而年货食品一般需要有较长的保值期,不含添加剂很难做到。让有害添加剂无处遁形
食品制作工艺上很难做到不含任何添加剂。关键是在采买年货时,要认清哪些添加剂是有害的,尽量不要购买和食用。且听相关专家为我们支招。
漂白剂: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可能会有问题。
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等。颜色过分浓艳的食品,可能存在滥用着色剂的现象。
防腐剂: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个别企业为节省成本,选择并超量使用苯甲酸,甚至使用甲醛和福尔马林等非食品级的工业原料,来强行杀菌。
香精香料:香精是含有两种以上香料的混合物,而相关标准中没有对食用香精在产品中的使用上限作规定,只对食用香料的使用上限进行了规定。个别企业私自生产、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香料,或使用低质、违规原料,以牟取暴利。
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脯糖浆、糖精钠等。成本较低的糖精钠,使用有一定上限。过量使用糖精钠的现象不少,特别是在某些劣质饮料、蜜饯和果脯中。
甲醛或双氧水: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不法分子常利用甲醛或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闻起来有一些刺激性异味;用手一握就很容易碎的食品,要避而远之。
链接
六成花生油掺假
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在上周发布了节前食品抽检结果。抽检报告显示,酒类中洋酒、葡萄酒合格率最低,近半水产干制品不合格,过半花生油掺假。
据介绍,相关部门对广州地区62批次酒类商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洋酒和葡萄酒的合格率最低,其中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龙舌兰酒的合格率只有60%,白兰地的合格率为81.2%。葡萄酒和白酒的合格率分别为66.7%和90%。在抽查的150批次油类中,质量合格率为68.7%,其中六成花生油掺假。而水产干品质量合格率更低,50批次的水产干制品(即食)中有2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只有54%。(记者吴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