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畜禽产品”上市“门槛”偏低 兽药抗生素残留无疑是影响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养殖成本,但若出于预防和促进生长目的,对动物中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将会加速耐药细菌出现。耐药菌在养殖动物中出现并传播,将使大规模养殖动物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储藏库。这会使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治疗患病畜禽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使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形成恶性循环。 “有抗食品”还严重威胁人的健康。受访专家指出,一些抗生素蓄积在食品动物组织中,这些残留药物可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他植物中,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慢性毒性和体内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变化。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和有关部门针对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兽药残留标准检测方法》,制定“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标准,发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检测工作,打击、查处在动物生产中使用违禁药物等措施。然而,本刊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因在畜禽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尚没有严格的监控和限制,上述措施仍难以完全限制“有抗畜禽产品”上市。 在陕西,每年抽样检测兽药残留达1200多个批次,但在畜禽产品中占的比例较低,涉及的抗生素种类也不多,市场上销售的畜禽产品尚未建立完善的限制抗生素等兽药残留的“门槛”。 在日加工约500头猪的兴平市一家屠宰场,检疫员任鹏告诉记者,生猪屠宰前后的检疫由动物检疫部门负责,主要检查动物疫病,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猪质量的检验由屠宰场自身负责。目前的检查项目不包括抗生素等兽药残留,对于生猪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有没有达到休药期难以鉴别。任鹏说:“我们希望兽药残留检测设备能尽快推广使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 减少抗生素残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严格执行休药期,休药期动物不应屠宰上市,所产奶、蛋也不应销售,但是因为目前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管,难以有效落实。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奶牛养殖户普遍知道含抗生素牛奶不应上市,而猪、鸡养殖户对于动物用药后的休药期、弃蛋日的认识水平不高。 在陕西奶牛养殖大县泾阳,许多奶牛养殖户告诉记者,奶牛使用抗生素药物后,3天左右的休药期内的“有抗奶”,乳品加工企业不要,由奶站老板自行处理。多位受访的乳品行业人士认为,控制奶源“有抗奶”的加工、销售,目前主要由乳品加工企业自主确定。因为乳品加工企业对奶源质量的要求参差不齐,有的明确不收“有抗奶”,有的实际上还在以较低价格收购。“有抗奶”无法发酵加工成附加值较高的酸奶,但可以用作加工纯牛奶或者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