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内举行追思活动。
“复旦18驴友被困黄山”真相调查 三次报警无人应 一条短信惊两地 夜上黄山 谁让救援队变敢死队? “复旦”的效应 他们一共4次报警,前三次报警的时候,也没有公开学生的身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计后果救援” “夜不上黄山”是惯例,可“被困者是复旦学生啊!”领导层层重视,“只能是不计代价救援!”
12月12日,18名复旦驴友被困黄山未开发区域。在上海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急切求助下,黄山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
18名被困人员获救,而一名24岁的警察在救援途中失足坠崖牺牲,复旦大学和他们的学生,都陷入了舆论旋涡之中。悲剧发生一周之后,黄山当地对英雄生前的事迹挖掘正在进行,但就领导层层关注的重压之下,如何确保跨区域救援行动的讨论和反思,尚未进行。
黄山集结
3个小时,一条求助短信从上海到安徽黄山,市长、宣传部长、公安局长全部上山,空气骤然紧张
12日晚10点,28岁的黄山景区交警唐军(化名)吃完饭,刚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时候,手机响了。
电话是队上打来的,队长命令,18个复旦学生被困黄山未开发区域,第一批搜救队已经出发,指挥部命令他们紧急集结,作为预备队准备参加野外搜寻。窗外,大雨下得正紧,他抓起雨伞冲出门去。
唐军赶到云谷寺索道附近的停车场,看见了市长的车。大批官员早已经在现场。云谷寺停车场里已经没有车位,同事们正在紧急指挥车辆沿马路边一字排起了长龙。
一个小时前,黄山防火专业队温泉片区副队长程志强和队员余铁骑也接到了紧急集结令。他们按命令分乘数辆车向云谷寺集结,余铁骑被安排在温泉派出所的警车里,上了车,身边坐着温泉派出所24岁的民警张宁海。在路上,两人聊了几句。他做梦也想不到,几个小时后,他们生死相隔。
从温泉派出所到云谷寺只需要约20分钟。赶到集结地后,发现来自消防、公安、综治队、环保放绳工的队伍也在紧急集结。他们被告知,黄山市长宋国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建军,市委常委、黄山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市公安局局长鲍仕魁等早已经到达,前线指挥部就设在云谷寺综合治理办公室3楼会议室。
余铁骑并不知道,3个小时以前的18点26分,来自市里的电话打到了黄山景区110指挥中心和管委会,通报了省政府转自上海警方的求助消息:“18名复旦学生被困黄山,情况紧急。”报警的信息简短,只有几个字。
之前的下午6时许,求救的信息先从上海市政府紧急传到了安徽省政府和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副省长花建慧都先后作出了批示,命令紧急层层转达,两地的若干个部门都紧张起来。
一个黄山警官事后告诉记者,当命令层层传达到景区时,整个黄山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没有人敢不重视。
“复旦效应”
“夜不上黄山”是惯例,可"被困者是复旦学生啊!”领导层层重视,“只能是不计代价救援!不计条件,不计后果”
公开信息显示,被困队员在上海的亲戚收到他们被困的信息后,查明了孩子和复旦学生一起出行,立即通知了上海警方。该消息被立即上报给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短短的30分钟内,就异常高效地转给了复旦大学和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安徽省公安厅。
复旦宣传部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拿到了被困学生的资料反馈给上海警方。上海调集了直升飞机待命,还派出专业的救援队连夜赶赴黄山。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距报警不到一个小时。
事后,山友讨论这次大规模救援,属于国际惯例中的顶级接援级别———红色险情应对措施。而与之对应,18名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被困,无人受伤。属于遇险中最轻的险情。
同时,黄山脚下的每个派出所都接到了通告。黄山市长立即赶赴黄山后山的云谷寺,成立救援指挥部。晚上20时22分,根据被困队员发出的信息,锁定了求救信息发自云谷寺一号地区。
12日晚8时30分许,从山民中找来的向导也已经就位。现场记者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黄山市长亲自询问向导山里的情况,向导说到了夜里上山的危险性,但指挥部还是迅速下达了连夜突击搜索的命令。从6点26分接警到晚上9点过第一批突击队员出发,一共只有3个小时。
当地山民告诉记者,当地有个惯例,夜不上黄山,更不要说雨夜上未开放的区域。当地警方证实了这个说法。一个参与救援的警察告诉记者,按照国际上救援的原则,只要可能危及到救援者本身的生命安全,救援可以停下等待时机。以这次为例,如果白天进山,情况会好很多。但他们面对的情况是,只要各级领导层层重视,一切都不一样了。基本就只能是不计代价救援!不计条件,不计后果。他说,这些被困者身份特殊,复旦大学的学生!万一学生晚上在山上出了事,我们不好交代,领导无法向省上交代,省上无法给兄弟省市交代……
他痛苦地说,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必须牺牲,都只能牺牲警察。“24岁的孩子,父母的独生子。人不在了,网上说要求给老人200万。有用吗?没用!”他说。
失败的报警?
知情人透露,前三次报警电话中,接警人没有听明白,报警人也没有公开学生身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事隔多日以后,舆论始终纠缠于一个问题,似乎所有这些的动静都和18个人团队中一个叫施承祖的27岁青年发给自己远在上海的二姨父的那条短信有关。
短信内容是:“黄山,GPS30’07.696。118’11.694。救命,有18个人。”
据知情人介绍,外界并不知道,在这个短信发出去之前,18个学生已经有过三次电话报警,虽然电话拨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报警无一成功。可以确定的是,在报警的时候,他们没有说,或者是没有来得及说是复旦大学生这个身份。
被困前,18个人的探险之旅似乎很惬意而顺利。12月11日晨,探险队从黄山景区东北方向的黄帝源出发,闯入黄山未开发区,拉开了麻烦的序幕。18人中,复旦学生10名,4名复旦校友,4名户外爱好者。其中8人是女生。他们通过复旦大学的网络BBS“日月光华”发帖召集,事前未报告学校备案。11日下午3时,队伍抵达通天塘扎营。12日早上8时40分:队伍拔营出发,中午下起大雨,唯一的GPS落水,情况急转直下。
事后,领队侯盼称,12日13时:山里落水的GPS,可能定位出现偏差,开始偏离原定路线。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他们越过了翡翠谷里的爱字崖附近的山脊向山下行进。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是一条当地人也不走的路线。到下午4时,天色渐暗,大雾。他喊停了队伍,这时候发现迷路了。事后得知,从4点半到5点半之间,他们一共4次报警,前三次分别打到了本地110,上海110,然后再次打给了本地110。电话接通后,队员报告了被困的状况,据知情人透露,在讨论方位时,黄山方面接警人没有听明白,报警的时候,也没有公开学生的身份,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期间,队员们的手机大多数没有信号,但其中的一部手机有信号,但也时有时无。
三次报警失败后,一个队员想到了上海的亲戚。当时的说法是,他二姨父影响很大,如果向他求助,绝对有效。这个队员编辑了这条语焉不详的短信并顺利发出。随后的一系列事情证明,最后一次报警,让上海和安徽两地都迅速行动起来。在随后所有公开信息中,前三次报警信息从没有被人提及。黄山方面则坚称只接到了上海方面的信息,没有接到过直接报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