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旅游教育 >

南京大学生校园中暑死亡 校医为啥不会看病?

时间:2010-07-09 16:44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7月6日傍晚,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一名大二男生因疑似中暑晕倒,经抢救无效身亡。赶来的校医,不但带着空氧气瓶,甚至不会使用担架。这让人联想到半个月前,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宿舍洗澡时触电,校医到了居然不会急救。    

  这两件事也许都是个例,将学生的死归因于校医显然也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他们显然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很多人在念书时,都有过类似的经验。有个头疼脑热,宁可去大医院求诊,甚至去药店买些药对付,也很少去问诊校医。

  为什么?

  校医院,常常是校方安置亲属或者“关系户”的“风水宝地”,医术高不高明,都吃定了这碗饭。对于这个“潜规则”,很多人心知肚明。不过,并不是所有校医都是如此,但先验观点在前,对校医不信任在先,学生舍近求远并不难理解。

  有数据显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近七成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应该说,校医承担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本意是方便学生就医的校医,却得不到信任,这样的形同虚设,无疑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样的南辕北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怪就怪,良好的初衷,在执行中变了味。

  可是,类似的南辕北辙也不少见。

  便民的社区医院在旁,公众却舍近求远,起早贪黑地上大医院排队;本来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居委会的协调解决,可现实中,恐怕动辄还是要拨个110,请警察来处置。

  这样的“小题大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不信任这些便民措施。信任,来源于能力。许久以前,无论是居委会,还是社区医院,都有过用人看“关系”多过看实力的过往。如今,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都今非昔比,对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达不到公众的要求,被“闲置”并不稀奇。

  要改变“便民措施不便民”的状况,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用人唯能力,而不是看权力。

  其实,现在的状况是在明显改善着。越来越多的社工专业毕业生,在社区、学校等领域进行着专业的社会服务;社区医生的选拔也越发严格,越来越多的社区医生将有在大医院工作和培训的经历。尽管公众态度的转变仍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相信这样的变化,能让便民措施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苗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