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旅游教育 >

教育部表示正与北京上海研究推进异地高考

时间:2011-03-07 17:48来源:新京报 作者: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昨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该消息。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

  “该问题首先是义务教育,然后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各地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这样的学生特别多,有的地方不多。”对于异地高考问题的时间表,袁贵仁表示不会很长,现在进入高考的学生还不多,主要在接受义务教育,“首先把义务教育解决好,然后逐步解决高中、包括高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对于异地高考问题,是全国性的制度,上海会按照全国的制度办。

  声音

  实现异地高考需户籍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如果户籍和居住证的含金量能够完全吻合的话,这就不成为问题。要真正实现异地高考的话,恐怕还要和户籍制度改革联系起来。

  对于异地高考增加本地考生竞争压力的问题,李逸平坦言,会增加当地考生的压力,但要看到他们初中、高中本来就是在输入地读书的,接受的是输入地系统的教育,回不去的话,对这些考生也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和输入地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完全不一样。

  如何解决竞争压力问题,李逸平认为,这需要系统设计,包括入学模式、户籍制度、初高中阶段教学大纲等通盘考虑,关键点则是户籍制度改变问题,“上海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

  “这不是教育一家能解决的”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异地高考牵涉的利益很复杂,这不是教育一家能解决的。教育部门可以和方方面面协调,一方面是看给各地的名额怎么改变,一方面是看能否在当地参加高考。

  她表示,从教育部门看,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技术上没问题。但当地的利益就不是教育部能管得了的了,要把各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因为现在的情况不像以前那么单一,过去可以根据历年的统计分配名额。

  她透露,现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门研究考试问题,今后还有可能成立一个国务院层面的委员会来协调这些事情。同时,她也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应太慢。

建议

  “京沪允许异地高考是合理的”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北京和上海允许异地高考是合理的。他说,中国客观上有个户口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城市,理所应当作为本地考生来参加高考,但目前却因没有户口无法实现,这是不合理的。“我觉得这些孩子应该在这里考。”许智宏说,各地可以根据自身不同情况来制定异地高考的政策,即便北京和上海成为试点,他们的经验也未必值得千篇一律地推广。

  在异地高考的话题中,许智宏认为,还要看见新政策在某地出台后,不属于上述情况的大量异地考生都会挤到这些城市去参加高考,对这里的教育资源造成冲击。对于可能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许智宏建议制定政策来处理。对于异地高考放开后对当地分数线及高校招生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许智宏表示不好预测。本报记者傅沙沙

  “国家层面应出台指导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王玉凤:计划提交关于异地高考的提案。她称,完全禁止异地高考过于严厉,应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地方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门槛”,逐步放开。

  王玉凤表示,异地高考主要涉及高考移民问题,由于各地教育水平不均衡,招生的难易程度相差比较远,所以现在必然带来这个问题。但要是等着教育均衡后,全都整齐划一了再解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对待异地高考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城市,根据不同的人员、孩子、教育资源状况,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你在当地工作多少年,纳税情况怎么样,孩子教育情况如何,地方应设不同的‘台阶’,北京、上海‘台阶’可以高一些,但一律不解决是不对的。”

  对于“台阶”怎么定,王玉凤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非户籍孩子的人口数量、当地的教育资源数量进行设定,“比如现在如果放开,能有多少人要参加高考,这会占用多少高中教育资源的空缺?会给城市带来多大问题?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好好调研。”

  她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出台指导意见,这样各地才会按要求拿出解决异地高考的办法,“最初的口子可以开得小一些,然后逐步放开。”

个案

  同一屋檐下的两样人生

  “解决异地高考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不能再等下去了。”张驰(化名)是一个父亲,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每天都要面对两个孩子:一个有北京户籍,能在北京顺利地接受教育;一个没有北京户籍,符合可在京中考的条件,却不能在京高考。

  1993年,张驰放弃老家安徽某国字号研究所的铁饭碗来京闯荡,户口始终未迁入北京。他和现任妻子此前都经历过一段婚姻,各有一个孩子。由于现任妻子是北京人,在这个新组成的家庭中就出现了两个户籍不同的孩子。妻子的孩子是北京户籍,张驰的孩子是外地户籍。

  按北京市规定,在小学入学、小升初以及中考中,只要父母一方为北京户籍且有《子女关系证明信》,子女即便没有北京户籍,也视同北京市户籍学生对待,可以与北京户籍学生享受一样的报考政策。但这一政策在高考时就不起作用了,张驰的孩子必须回安徽老家高考。现在儿子就要中考了,他完全有能力考入知名高中。但接下来怎么办?高中毕业后怎么办?张驰很纠结。

  据了解,市教委已开始着手对在京就读的非京户籍学生的中考以及高考问题进行研究,听取各方人士意见和建议,为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